DearAuto|有R无D则罔,有D无R则殆——广汽研究院吴坚谈汽车研发


题解——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广汽集团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向科技型公司转型 。 不止广汽 , 过去几年 , 国内外许多汽车公司都提出了类似的口号 。 可是 , 一家汽车公司为什么要向科技型公司转型?又将如何转?传统汽车公司和科技型公司到底又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 , 青主在广州车展上采访了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 。
【DearAuto|有R无D则罔,有D无R则殆——广汽研究院吴坚谈汽车研发】DearAuto|有R无D则罔,有D无R则殆——广汽研究院吴坚谈汽车研发
本文图片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左三)、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右二)、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张跃赛(左二)、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右一)、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左一)与摩卡MOCA概念车合影 。
向科技公司转型的本质是思维方式转型
吴坚认为 , 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 任何转型都会有阵痛 , 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压力 , 没有市场的要求 , 这种转型当然不会主动发生 , “汽车行业发展了100多年 , 为什么今天大家集体提出要转型?”吴坚反问道 。
以前 , 是厂家认为哪些技术重要 , 什么样的功能好 , 开发出来 , 卖给用户 。 未来 , 这个行业将不再如此 , 厂家需要有用户思维 , 让用户参与到几乎所有环节中来——比如产品定义 , 甚至是生产制造环节 。 这当然需要数字和智能科技手段提供支撑 , 这样的变化 , 对传统汽车公司的流程和治理体系是巨大的挑战 。
DearAuto|有R无D则罔,有D无R则殆——广汽研究院吴坚谈汽车研发
本文图片

在传统V字型产品正向开发流程中 , 没有用户什么事 。
“更具用户思维 , 这是科技型公司的一大特征 。 ”吴坚说 , “我们并不是也要做成(像互联网公司那样的)轻资产 , 披上科技的外衣 , 然后进行资本化运作 。 我们指的向科技型公司转型 ,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 , 而那种沉浸式、代入式的用户体验 , 确实是互联网公司做得更好 , 汽车行业需要向他们学习 。 所以 , 对汽车公司来说 , 这种转型 , 更主要是思维方式的转型 。 ”
相对于国内很多汽车集团 , 广汽在研发领域起点低 , 广汽研究院成立时间也很短 , 吴坚是广汽研究院的创始成员之一 , 广汽研究院从最初的48个人发展到今天在册人员4300人 , 一共只有14年时间 , 但却取得了累累硕果 。
目前 , 广汽研究院已具备同步研发10款以上全新车型的能力 , “十三五”期间已开发10余款常规车型和5款新能源车型 。
DearAuto|有R无D则罔,有D无R则殆——广汽研究院吴坚谈汽车研发
本文图片

除了多款明星车型 , 广汽展台还展出了众多技术成果 , 可谓全场最有料 。
本次广州车展的广汽集团展台 , 除了20台展车外 , 现场还展出了广汽智慧座舱、GPMA广汽全球平台模块化架构、钜浪动力、GEP 2.0全铝纯电专属平台、氢燃料动力系统平台等众多最新研发成果 , 可谓全场最有料!
而用户思维可以说是广汽研究院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 , 取得如此丰硕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
吴坚一直负责动力总成的研发 , 但他非常清楚 , 动力总成再牛 , 如果车卖不出去也是没有用的 , 为此他一直紧密关注整车集成技术 , 这其实就是一种用户思维 。
用户需求定义汽车
现在都在说“软件定义汽车” , 在吴坚看来这有两个前提 , 第一个是所谓的“硬件预埋” 。
他举例说 , 比如一台2.0T的发动机 , 起步只提供100千瓦的动力输出 , 但通过刷软件可以输出120千瓦甚至是150千瓦的动力 , 这个结果看似是由软件来定义的 , 但如果你的硬件不具备150千瓦的能力 , 你光是刷软件是刷不出这种结果的 , 这就叫“硬件预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