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是不完整的对话Ken Robinson:只聚焦于获取知识的教育( 五 )



安德森:不同技术之间的更迭速度差别巨大 。 比如 , 以前 , 假设您祖辈发明了犁 , 如果你问别人 , 当今社会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回答肯定是犁 。 犁是个神奇的发明 , 有了它 , 耕作效率大大提高、无与伦比 。 犁的发明刷新了我们对农业、对人类文明发展潜力的认知 。 那么如果再问你的孙子同样的问题 , 回答恐怕也是我的曾曾曾祖父发明了犁 , 前后时代变化并不大 , 几代人的生活几乎一模一样 。
但现在的互联网世界 , 我们很难有机会全面熟悉它 , 熟悉它带来的巨变 , 变化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 比如社交媒体、网络霸凌等等 。 还没等我们习惯这一切 , 可能十年内又要迎来更深刻的巨变 。 然而 , 我们却还在沿用着您和其他专家所称的工业时代的教育体系 , 教育并未针对互联网做出调整 , 又何谈教育面向人工智能呢 。 那么 , 面对这种情况 , 人们该不该手足无措呢?
罗宾森爵士:我觉得没必要慌张 , 但必须严肃对待 , 把它视为当务之急立刻行动起来 。 我认为 , 人类生活从未幸免于灾难性的、颠覆性的变革 , 其中技术始终是变革的主要动力 。
当今时代的独特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不同技术相互依赖、促进、发展的方向是我们难以预测的;第二 , 技术变革的规模非常庞大、速度越来越快 , 这是技术变革的特点 , 以几何速度发展 。
二是工业革命以来 , 我们经历了人口的高速增长 。 1950 年我出生时 , 地球人口不足 30 亿 , 2000 年前后 , 人口翻了一番 , 达到 60 亿 , 现在 , 将近 75 亿 。 虽然预测数据有高有低 , 但到本世纪末 , 人口差不多会达到 90 到 100 亿 。
我们都不知道地球能否承受这样的人口增长 。 几年前 BBC 播出过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 , 是大卫·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拍的 , 讲的是地球的人口极限 , 片名就是《人口极限》 。 BBC 真的很会起名 , 片子探讨的问题就是人人都需要食物、燃料、水、清洁的空气 , 那么以现在的生产、消耗水平 , 地球能维持多少人生存?
片末结论是 , 如果地球上每个人都以一个普通印度人的速率消耗食物、燃料、水和能源 , 那么地球最多能维持 150 亿人生存 , 而现在的人口已经过半了 。 还有一个问题是 , 我们的消耗速度其实跟印度人不一样 。 如果地球上每个人都以一个普通北美居民的速率消耗资源 , 那么地球最多能维持 15 亿人生存 , 也就是说现在的人口已经翻了五番 , 而且很明显 , 人人都想过所谓发达国家的生活 。
安德森:数据多少会有些偏差 , 对吗?
罗宾森爵士:多少会有些偏差 。
但我们消耗资源的速度威胁的并不是地球的安危 , 人们说要拯救地球 , 我觉得这话不假 , 但地球已经存在 45 亿年了 , 未来还会平安无事 。 而人类未必能永远延续 , 我们现在威胁到的是人类作为物种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 。 好比地球打个喷嚏 , 人类就消失了 。
Ken|是不完整的对话Ken Robinson:只聚焦于获取知识的教育
文章图片

Ken|是不完整的对话Ken Robinson:只聚焦于获取知识的教育
文章图片

安德森:还有其他很多物种 。
罗宾森爵士:对 , 其他很多物种的生存都受到了人类的威胁 , 人类已经毁灭了很多物种了 。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 , 技术飞速发展、资源消耗日趋加速推动人口暴增 。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哪些变、哪些不变 , 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生生不息是不变的 , 但种种变化的速度是日新月异的 。
我觉得很多人会认同我的观点:我们作为一个物种自身 , 在地球上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 面对诸多的新问题 , 我们却试图沿用 19 世纪针对其他问题(工业化的第一次浪潮)设计的教育体系来解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