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的浪漫|孩子是一个生命体,属于复杂体系( 三 )



“宝贝 , 你是不是走累了?”(第二步 , 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 )

“咱们逛了这么久 , 确实是挺累的 。 ”(第三步 , 肯定孩子的感受 。 )

“妈妈也很累啊 , 而且手上还拎着这么一大堆东西 , 也没法抱你呀 。 要不这样 , 咱们再坚持一下 , 很快就可以坐上车了 。 ”(第四步 , 提出反对观点 , 并给出充足理由 。 )

如果那位妈妈能这样沟通的话 , 孩子是肯定不会情绪那么激动 , 大哭大闹的 。

星空的浪漫|孩子是一个生命体,属于复杂体系
作者曾提到 , 在跟和女儿沟通的时候 , 经常会用到“拉波波特法则” , 有时候孩子真的是走不动了 , 也许会坚持要抱 。 那时候她就会再追加一点理由 , 比如说:

“妈妈拿着东西再抱你 , 没那么大力气呀!万一咱俩摔个大马趴 , 那可就太丢人了 , 而且把脸也摔坏了 。 ”孩子听到妈妈这么说 , 再自行脑补下她们俩“扑街”的画面 , 就哈哈大笑 , 坚持自己再走一段了 。

关于“拉波波特法则” , 还有两个建议 。

第一 , 和孩子说话的时候 , 要用直接信息 , 不要用间接信息 。

在超市门口 , 孩子说:“抱抱!”妈妈给出的回应是:“你没长腿吗?”

对小孩子来说 , 不能快速理解“抱抱”和“长腿” 之间的逻辑关系 。 他的第一反应是:“我长腿啊!”你看 , 妈妈说的是这件事 , 孩子想到的是另一件事 , 于是就被妈妈的提问给带跑偏了 。

这是因为 , 妈妈在听到孩子说“抱抱”之后 , 给孩子反馈的是一个间接信息 , 而不是直接跟孩子说“不能抱 , 为什么不能抱” 。

所以 , 孩子根本没听懂妈妈说的话 , 所以就还想让妈妈抱 。 而妈妈并不知道自己说的间接信息是无效的 , 还以为是孩子故意跟自己作对 , 于是不耐烦的情绪就出现了 。 接着 , 母子间的沟通脱离正常轨道 , 就演变成一次冲突 。

那么 , 这位妈妈应该怎么说呢?

她直接说“直接信息” , 比如 , “宝贝 , 妈妈手里有东西 , 抱不了呀 。 ”这样孩子就能一下子明白 。 所以在跟年龄小的孩子沟通时 , 这点也格外注意 , 因为直接信息让沟通清晰 , 而间接信息则让沟通混乱 。

星空的浪漫|孩子是一个生命体,属于复杂体系
第二 , 和孩子说话的时候 , 一句话中不能超过三个信息 。

有这么一个案例 , 是一个妈妈跟儿子关于刷牙的一段对话 。

妈妈说:“儿子 , 妈妈今天累了 , 不给你刷牙了 , 你自己去刷 , 不用等妈妈了 , 等你刷完牙妈妈再来哄你睡觉 , 你体谅一下妈妈 , 好不好?”

这段话在大人听来是没什么问题的 , 但是当妈妈说完后 , 孩子半天没反应 , 还在那继续玩儿 。 妈妈一看孩子没动静 , 就有点急了:

“我跟你说话 , 你没听见吗?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呢?”

这时候 , 孩子抬起头 , 非常茫然地看着妈妈说:“没听见 。 ”

这时候孩子说“没听见” , 很可能并不是没听到妈妈的声音 , 而是妈妈说的话当中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 孩子无法捕捉到重点 , 索性也就不去听了 。

很显然 , 这也是很多妈妈跟孩子说话的风格 , 一说一大串 。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串话:

“妈妈累了——你刷牙——不等妈妈——刷完牙———哄你睡觉——体谅” , 至少六个细节 , 这完全超出了孩子对信息的瞬间捕捉能力 , 所以孩子就蒙了 。

有研究显示 , 对六岁以内的孩子说话 , 一句话最多不要超过三个细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