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以「玩」而非知识分享为主要目的的知乎用户

玩不等於輕浮,不等於隨意,不等於瑣碎。中國人裡,張岱和王世襄都是出名的高段玩家。Instapaper 的作者 Marco Arment 說他想成為「a power user of everything」也是類似的意思。對我來說知識分享就是玩——什麼都是玩。
■网友
我认为你提这个问题有些前提需要明确,什么叫做"玩"?如果是指无耻围观,永远潜水,有看法也不分享,一味索取。那我虽然不提倡,但是这部分群体对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只能说这类人于ugc无贡献而已。也从某种程度上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了有用信息,不能说没有意义。事实上任何交流平台的人群都有这类人群,而且占据绝大多数,持续高质量产生内容的黄金用户永远是少数。黄金用户需要粉丝,也需要这些不产生优质内容用户的衬托下来彰显自己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用户不单是构成必然,还是必要的。我还想提出我对"玩"的看法,我就喜欢"玩"。是玩还是正经分享,这是典型的非工作即娱乐中国传统思维,似乎必须严肃拘谨才叫敬业,才叫尊重听众。看看国内大学的严谨到近乎"僵硬"视频公开课再和和国外比较一下就知道这种思维的荼毒有多深。游戏人生的态度不代表不能好好分享交流,一本正经也不见得就能产生独到见解。TED上有大量"不务正业"的发言人,他们总是不拘一格,总是用新视野看世界。假如只有一种严肃的讨论氛围,那才叫灾难。我认为"玩"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态度,因为爱玩的人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包容的立场。我们日常接触的大部分学术,最牛逼的不是专家,而是玩家。因为人家在本能的驱使下对一件事情沉溺、钻研,所获得的自然比为取得名利,哗众取宠的人更多。历史上大部分重大发明贡献都是"玩"出来的,"玩"不单是一种好奇和包容,"玩"还代表了主观认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充满乐趣。"stay hungry,stay foolish"就是告诫大家要保有一颗童心。最后总结一下:世界上大部分的伟大发明是玩出来的,乔布斯和盖茨,扎克,莫言都是典型的在各自领域的玩家。其实任何一个学科和话题,如果参与了大量爱"玩"的人,讨论的氛围始终是开放而博纳。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世界?
■网友
玩儿的心态有知识分量,难道不比死气沉沉的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