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什么是“福建八闽”?( 二 )


那时的福建相对于传统的中原地区太过偏远,武夷山挡住了绝大部分想要前往这一地区人的脚步。而且福建省80%的地形为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号,对传统的农业文明不具有吸引力,闽越国在此偏安一隅倒也自得其乐。
从西面的江西穿过崇山峻岭到达福州,太难了
当时最方便的还是从浙江沿海南下
而冶城周边也仿佛是闽地的政治孤岛一般
(下图需要横屏)▼
 #八闽#什么是“福建八闽”?
文章图片
但这并不是一个能长期稳定的态势,汉以后的汉族政权还是对这里进行了很多成功的渗透。对闽地管理强化的两个阶段,一是三国时期吴国,二是两宋时期,当时为避战乱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先来者为闽人,后来者为客家,其实他们的祖先都来自于黄河流域的汉民。
历史上数次北方战乱都带动大量人口南下
三国南北朝是一段,两宋是一段
首先是长江流域被充分开发
另有部分人一路南下只岭南甚至闽地▼
 #八闽#什么是“福建八闽”?
文章图片
宋朝时福建路置福州、建州(今建瓯)、泉州、漳州、汀州(今长汀)、南剑(今南平)六州及邵武、兴化(今莆田)二府,福建地理上八闽的格局,至此确定下来。
当然关于八闽,还有更具人文色彩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的说法。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建安(今建瓯)及闽东晋安(今福州)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
然而中原人口迁移至福建的时候,正是中原士族门阀制度瓦解的历史时期。现在能看到的福建省各地族谱大多重修于明清时期,所谓“八姓入闽”的说法缺少事实依据。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中原始祖的追忆,是这些人实实在在的共同点。
这“八闽”的分布其实很有特点
其中四个在闽江沿线(福州、南剑、建州、邵武)
四个在福建沿海(福州、兴化、泉州、漳州)
西南的汀州则主要与江西联系紧密▼
 #八闽#什么是“福建八闽”?
文章图片
八闽不相通
福建省内有俗语,叫做“八闽不相通”。这句话指的是福建八闽地区的方言差异巨大,难以相互沟通。
方言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地域文化的载体。福建的方言是来自于北方汉人南迁,带来的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加上福建所处浙闽丘陵地形破碎,山川河流的阻隔让八闽聚居区之间相互隔绝,导致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差异。
虽然闽江将闽北大部分地区连在一起
但由于崎岖破碎的地形
农业区和城镇并未连成一片,而是散布在众多河谷
(福建-闽江沿岸-黄田镇附近)
(图片来自:google map)▼
 #八闽#什么是“福建八闽”?
文章图片
福建的山虽然重峦叠嶂、连绵不绝,地理上看却比较有章法。因为地形构造的原因,福建的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从西北往东南数可归纳为三层结构。
层次分明,再向东过了海峡还有一层台湾诸山脉▼
 #八闽#什么是“福建八闽”?
文章图片
第一层是福建与江西交界的武夷山脉。武夷山跨度巨大,长达550公里,主峰高达两千多米。巍峨高耸的武夷山在夏季阻挡了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将湿润的水汽留在八闽大地,冬季又阻隔了北方的寒风,使福建各地都受着海洋性气候的深刻影响。八闽之中的汀州就位于武夷山南麓,今天的龙岩市长汀县是八闽之中客家文化的代表,被称为“客家首府”。
同时,武夷山也是福建与江西之间的分水岭
众多支流向东汇入闽江,向西通向鄱阳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