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分型治疗代替辨证论治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专业和中医疾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是笔者每次看他的专科和疾病的治疗特点,大部分都是按照课本的类型和分类来治疗的,很难看出有什么特点 。世界有什么特点?中医的根在中医文化,中医的根在疗效 。中医博大精深,流派纷呈,各具特色 。中医要继承创新,不能本本,很难脱离书本 。中医工作者应不断总结临床经验,突出中医特色,提高疗效,这是中医发展的需要 。
中医的特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辨证论治 。中医是实用医学,经验医学 。很多国医大师、名老中医治病都是一招一药,一言一行都表现出中医特色 。对某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方法,疗效明显,是特色 。将这一特点加以完善和提炼,应用于临床,是中医之福,是患者之福,也是中医特色的真谛 。
分型治疗也是根据疾病的具体证型开出的处方 。但毕竟不能代替辨证论治,也绝不能把中医特色的辨证论治降格为分型治疗 。很多老中医不断告诫我们,不要陷入定几类病,每类定一方,每方定几种药的习惯 。在人的发病过程中,类型是可以转化的,所以我们仍然不能把整个过程进行阶段性的总结,用局部代替整体 。况且,在临床上,对于一种疾病应该如何划分为几种类型,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分类 。
分型治疗意味着很难提高疗效,甚至误入歧途 。如果病情变化超出了分型范围,有设方习惯的医生就会觉得没有分型,没办法用,无所适从 。真的是非医生的工作 。
分型治疗有其局限性,不能代替辨证 。如果在临床上只知道分型、分方给患者治病,就只能停留在片面的对号入座上 。对于中医来说,只能算是听课,不能进房间 。因此,将分类治疗引导到正确的辨证论治道路上来,是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 。
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对疑难杂症的辨证论治,都是明辨是非,治疗方法非常规,往往以药除病,往往还会患上慢性抑郁症 。他们高超的技术,良好的疗效,绝不是按类型给病人治病的人能比的 。
【不要用分型治疗代替辨证论治】总之,中医要对分型治疗有正确的认识,不断努力,回归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从法内到法外”,面内治标是可行的,但要灵活辩证,因证而异 。学其法,不学其方 。创新,中医事业一定辉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