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明清时期科举,徽州出的状元高达19位,凭什么能这么牛?

徽州,简称“徽”,历史地理,古称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明清时期的徽州,在科举方面是十分不平凡的,在这个时期,徽州地区共出了19位状元,出的进士的数量占当时全国进士数量的2%-3%。这个数据相当优秀,为什么在科举方面,徽州能做到如此高产,通过查阅一些知识再加上个人的一些思考,大致总结出以下几个因素。

跟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明清时期科举的考试文体形式是八股文,考试题目范围大致是四书五经,徽州地区这个地方,很多居民都是更古时期,为了躲避动乱南迁过来的北方士族,因而他们有很好的家学渊源基础,这些人本来就是上层社会人士,所以对科举做官本来是有一定向往的,而且徽州这里奉行程朱理学,儒家观念特浓厚,这对于以八股文为考试文体的本身就是一个大优势。

跟徽州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关,徽州这里地处长江以南,多山少田,因为耕地较少,逼着这里的人不得不另寻出路,要么外出经商,要么就勤奋读书,考取功名,不再依赖这稀少的土地,生活所迫,因而读书的人相对较多,人也会更加的勤奋,再者由于长江天险,加上多山环境,交通不发达,让这里基本没有受外面的战乱影响,环境相对太平,文化风气得以较好的发展。相较于外面曾经饱受战乱天灾的地区,文化底蕴被摧残殆尽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大优势。

跟经济基础有关系,徽州这里多商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商帮"晋商,徽商,潮汕商帮"中的徽商就来自徽州这里,尤其徽商里的盐商那更是富可敌国,垄断了当时的两淮盐场,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扬州这里的时候,也基本都是扬州盐商负责接待的。可能是商人出于对生意的考虑,商人对做官也是特别渴望的,毕竟可以以官护商。而且这些商人也是比较有文化的,有着奉行程朱理学的传统,被称作为儒商,也或许人生观念,价值观念所致,商人或者子女等也会去参加科考,因为他们的经济条件比较好,所受的教育基础也肯定比普通人要好,所以在科举方面,更加的容易成功。现淮安市楚州区有一个小镇,叫做河下镇,曾经也是盐商聚集地,明清时期这里出产的进士多达67名,举人更是一百多名,足以说明上面所述的问题。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因素,导致徽州这里人口损失较多,文化底蕴也受到重创,加上科举制度的改革废除,徽商的没落,此时的徽州地区已经远没有之前明清那时的辉煌。
特别声明:
1、以上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歙县论坛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歙县论坛联系的,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编辑|吴志芸
状元|明清时期科举,徽州出的状元高达19位,凭什么能这么牛?】监制|仰时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