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十问蚂蚁:传统金融的颠覆者还是披着马甲的食利者?( 三 )
一方面 , 在互联网的加持下 , 蚂蚁等公司的金融业务更容易获得数据、信息及客户资源 , 快速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 , 这些公司可以通过“烧钱”等形式抢占流量、抢占客户 , 利用补贴使得自己成为市场“赢家” , 进而兼并其他竞争者 。
虽然蚂蚁集团的壮大从一定程度上确实给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分流 , 但事实上 , “赢者通吃”的定律并未因为蚂蚁集团的扩张而有所改变 。
九、蚂蚁改变了金融风险的控制模式?
不可否认 , 大数据、科技对于改进风险分析审核、扩大普惠金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数据显示 , 蚂蚁依靠大数据技术 , 为3亿“征信白户”建立了数字信用记录 , 开展线上实时风控 , 改变了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 。
但亦不可否认 , 大型科技公司的信贷评审模型犹如黑箱一般 , 与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 , 并未经历过完整经济周期的检验 。
实际上 , 目前大型科技公司主要依靠其商业生态收集信息、获取客源 , 其风控的核心逻辑是小额且分散的 。 而这一方面在市场过度竞争的情况下 , 可能导致放松信贷标准 , 从而增大信用风险;另一方面 , 大数据的采集和使用也面临着客户隐私保护等一系列合规问题 。 事实上 , 早在2016年至2017年现金贷高速发展期间 , 也曾出现过买卖个人信息等情况 。
此外 , 抵押、质押和担保是目前国内外信贷业务中普遍采用的风险缓释手段 , 适用于不同类型、金额和信用等级的信贷 , 而在这一方面 , 大数据风控的运用并不能保证其在信贷业务评审方面较传统手段更为“先进” 。
十、蚂蚁严格保护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此前 , 国际大型科技公司不断爆出侵害消费者信息的案例 , 微软、谷歌都曾出现过泄露客户信息的丑闻 , 相比之下 , 蚂蚁对消费者的信息保护措施是相对比较完善的 , 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也可圈可点 。
但是 , 作为一家巨无霸公司 , 蚂蚁不仅掌握着消费者的社交、购物、账户等交易信息 , 甚至可以通过面部识别、健康检测等将这些信息与生物信息紧密相连 。 一旦保管不当或遭受网络攻击造成数据泄露 , 稍加分析便可获得客户的精准画像 , 危险性更大 。
蚂蚁集团的不少做法引发了消费者对于权益被侵犯的担忧 。 例如 , 花呗借呗利率未按规定折算为年化形式 , 而是以日利率的形式披露;而其在“双十一”期间更是常常被设置为默认选择 , 客户不仅被剥夺了选择其他方式付款的权利 , 更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贷款” 。 如此情况之下 , 消费者的权益是否真的得到了安全且全面的保护值得深思 。
【AI财经社|十问蚂蚁:传统金融的颠覆者还是披着马甲的食利者?】当蚂蚁已经成为“大象” , 就需要从制度层面对蚂蚁加以规范 , 这既是对蚂蚁投资者负责 , 更是对蚂蚁服务消费者的保护 。 这样的蚂蚁 , 才能让全社会都从中受益 。
推荐阅读
- 中国基金报|刚刚,内地富豪在香港被砍伤!是马云好友,多次豪捐巨款,还是蚂蚁股东…
- 小额贷款公司|万亿网贷大洗牌
- 蚂蚁集团|监管聚光灯下蚂蚁集团迎来内部调整:设立首席合规官
- 蚂蚁|中国首富再次换人!身价堪比“4个王健林”,比马化腾多出1800亿
- 蚂蚁上市|蚂蚁的出路与监管的边界:蚂蚁为什么要拆?是不是必须增资?
- AI财经社|连续三日涨停后,金徽酒盘中跌停,复星系掌门郭广昌仍赚近3倍
- 巅峰视角|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背后原因,投资自身才是最保值!
- 人大重阳|“蚂蚁过街,人人喊打”,这样好吗?
- 数字财经智库科技|蚂蚁“造富”计划被叫停,阿里市值“蒸发”7691亿,怎么了?
- AI财经社|紫光集团债券暴跌3成,芯片不如投资,“副业”贡献利润逾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