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公司|万亿网贷大洗牌


小额贷款公司|万亿网贷大洗牌
本文插图

蚂蚁集团的花呗、借呗是后来居上者 , 联合贷款模式最早源于微众银行的微粒贷 。 (视觉中国/图)
“P2P只剩3家了 。 ”张杰对****采访人员说 。 他曾担任某上海网络小贷公司高管 。
2020年11月2日 , 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 ,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在跨区展业、注册资本、杠杆比例等核心问题上 , 《办法》大幅提高了网络小贷公司的经营门槛 , 这很可能会让整个行业拐向另一条路 。
张杰说自己早就料到了这一天 。 2017年 , 信而富、趣店等几家业内响当当的P2P企业接连在海外上市 , 整个行业仍是腾飞之态 。 谁知就在年底 , 央行出台整顿现金贷业务的141号文 , 成为行业“分水岭” 。
此后 , 网络小贷牌照也暂停审批 , 行业陷入了存量竞争的状态 。 如今监管再度出手 , 散布在全国的百余家中小型网贷企业 , 成为受影响更大的群体 。
“就算遇到了天花板 , 蚂蚁还是站得最高的那个 。 ”张杰说 。
不断创新的牌照
蚂蚁是国内第一家网络小贷公司 , 但它却不是这一“小而分散”贷款商业模式的开创者 。

2003年 , 一个名叫保罗·希尔的美国人前往深圳 , 创立了中安信业 。 公开资料显示 , 保罗·希尔历任美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商务参赞、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合伙人等职 。
浸沉金融行业多年的保罗·希尔 , 于2006年拿到了深圳首家小额贷款试点牌照 , 中安信业在2008年迎来世界银行(IFC)入股 。 中安信业很早就将“小而分散”的信用贷款理念引入国内 , 成为此后国内网络小贷、P2P、消费金融等业务的雏形 。
2011年 , 张化桥辞去了瑞银中国研究部主管的位置 , 来广州创办万穗小贷公司 。 张化桥同样遵循小额分散的模式 , 同样的2亿资金 , 一般的小贷公司可能只有10笔业务 , 万穗却有1000多笔 。 借钱的人变多了 , 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坏账率 。
巧合的是 , 张化桥告诉****采访人员 , 保罗·希尔曾在1984年向研究生时期的他授过课 。
但跟随老师的步伐并不顺利 , 张化桥认为 , 是政策束住了自己的手脚 , 因为当时监管规定 , 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 同时不能跨区域经营业务 , 相当于在杠杆率和经营范围上同时被绑住了 。
张化桥或许只是少了一些运气 。

2010年 , 阿里巴巴在浙江成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 拿到了国内首张电子商务小贷公司执照 , 也就是后来的网络小贷牌照(主要与借呗业务相关) , 当时仅服务于网商 。
次年 , 阿里巴巴又在重庆成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与花呗业务相关) , 拿下这张牌照 , 意味着阿里可以将小贷业务铺向全国 。
时任重庆市长的黄奇帆曾公开回忆这段往事 , 当时马云希望申请一张小贷牌照 , 在找到黄奇帆之前 , 已经四处碰壁 。 黄奇帆思考后 , 给了马云这张异常珍贵的全国展业牌照 , 但他同时强调 , 网络小贷必须纳入监管 。
犹如“天助” , 2012年一场通货紧缩的到来 , 意外赶跑了许多竞争者 。 根据网贷之家数据 , 2013年以前 , 全国网络小贷公司的数量不超过10家 。 但此后便开始逐年增长 , 仅2016年就有近60家网贷平台成立 。
在张杰看来 , 网贷牌照的走红不难预料 , 由于当时P2P还未被纳入监管 , 寻求合规的从业者只能将目光投向业务类型相似的网贷行业 。 加之网贷平台的审批权在地方金融办 , 在审批难度上远小于传统金融 。

一波地方小贷热由此产生 。 以重庆为首的一些地方率先迈开步子 , 推出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 。 因为当时没有全国统一性的行业监管文件 , 地方纷纷上调了小贷公司的杠杆倍数 , 以吸引公司前来注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