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收藏难度渐高 盲盒是“小爱好”还是“智商税”?( 三 )


而这些玩家中 , 大多数都是已经拥有了一定收入 , 且具备一定辨识能力的玩家 。 据泡泡玛特的数据显示 , 逾95%的潮流玩具消费者的年龄在15岁~40岁之间 , 63%的玩家学历在本科及以上 。
采访人员手记:
“入坑”容易“脱坑”难 理性看待“盲盒式营销”
盲盒圈是“入坑容易脱坑难” 。 唠唠告诉采访人员 , 依附于盲盒的消费方式格外“丰富” , 比如最近她又迷上了“改娃”——通过购买喷枪、喷漆、白模等产品 , 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娃娃的造型进行改造 。
除此之外 , 她还买了同一IP系列下的大娃 。 “今年我几乎没有买盲盒 , 只买了几个大娃 。 大娃通常只分为AB两款 , 也就是说命中率达到了50% , 大娃的质感和品控相对更好 , 但是价格也更高 , 通常定价在700元~1000元左右 , 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更是翻倍 。 ”在唠唠家的电视柜上 , 就有一只与众不同的异色款大娃“DIMOO”——这是她在线上抽盒机中以800元价格抽中的 , 如今该产品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售价已高达3800元~4800元 。
但是针对“大娃玩家” , 品牌方也依然有特有的营销套路 , 其中一项就是“购买权” , 即消费者需要通过购买其他盲盒的方式获得抽签码 , 才可能获得购买大娃的资格 。 “之前我有一个朋友为了获得一款价值999元的限量大娃购买权 , 一共买了500个盲盒才抽中 , 但参与购买也并不意味着就能100%得到那一款大娃 。 ”KK说 , “总之 , 看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盲盒 , 我只想告诉大家要理性看待 。 因为一旦进了这个圈子 , 你或许很难控制自己的购买欲 。 ”
此前 ,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曾透露 , 盲盒消费背后存在一些厂家、品牌的推动 , 从而提升盲盒的价值;但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稀缺性、艺术性、使用性三者至少要具备其中之一” , 盲盒的可复制性强、工艺不复杂、使用性不明显 , 建议玩家们对于盲盒不要盲目投资 。
【广州日报|收藏难度渐高 盲盒是“小爱好”还是“智商税”?】采访人员 程依伦
广州日报|收藏难度渐高 盲盒是“小爱好”还是“智商税”?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