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聊中日之别—日本人缺什么?中国人又差在哪里?( 五 )

浅聊中日之别—日本人缺什么?中国人又差在哪里?
可能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 , 但是 , 对于从早到晚都“讲一致”“顾团队”的日本人来说 , 这就是事实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主要是两个 。第一 ,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陆国家 , 竞争极为激烈 。 而且中国人也不像日本人那样 , 终身在一家企业服务 , 现在在中国企业的职场 , 跳槽已经是家常便饭 。 与中国不同 , 日本是一个终身雇佣制盛行的保守的国家 。 日本人一旦在自己所属的公司里失败了 , 那就意味着他将一生背负着失败 。 出于对这种后果的恐惧 , 日本人最终选择了“不在公司里争一时的成败 , 而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里一步ー步平缓地向上爬" 。 "一致性”和“团队精神”其实就是日本人的“生活的智慧" 。浅聊中日之别—日本人缺什么?中国人又差在哪里?
跳槽 , 在日本是难以想象的行为为了让所有的日本人都能拥有这份智慧 , 日本在国民教育中始终贯彻对国民的“一致性”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和训练 。浅聊中日之别—日本人缺什么?中国人又差在哪里?
在日本小学的国语课上 , 老师会告诉孩子们 , “人”这个汉字表示两个人要相互依靠 , 相互支撑 。 作文课上 , 老师最喜欢布置的作文关键词就是“合作”“一致”以及“团结” 。 即使是在必须依靠逻辑思维解题的数学课上 , 老师也会教育学生说:“1加1等于2 。 但是 , 如果大家有团队合作的精神 , 那么两个人的力量会等于3或者4 。 ”总而言之 , 在日本 , 所有的课程里都充满了“一致性”和“团队精神 。 而对于那些具有很强的个人能力的“独狼型”的人才 , 公司里的其他人不但不会欢迎 , 反而会纷纷敬而远之 。浅聊中日之别—日本人缺什么?中国人又差在哪里?
在中国的餐馆很少提供“午饭套餐” 。 在日本 , 一到中午 , 各大餐馆都只提供三种左右的套餐“午饭套餐A”“午饭套餐B”“午饭套餐C” 。 在日本 , 公司的员工有和同事一起去附近的餐馆吃午餐的习惯 。 吃饭的时候 , 如果职务最高的领导说“我要午饭套餐B” , 那么其他人一般也会选择套餐B一一因为这是一个对上司展现自己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团队精神”的机会 。 反过来 , 如果有一个人说“我要午饭套餐A” , 那么这个人就会被认为是缺乏“一致性”和“团队精神” 。 由此可见 , 日本的企业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必须时时处处和他人保持一致的社会 。 但是 , 在中国 , 餐馆会在午餐时间提供100道或者200道菜 。 中国人般会一人点一道菜 , 然后大家一起吃 。浅聊中日之别—日本人缺什么?中国人又差在哪里?
第二 , 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成为老板”的想法 。 一个中国人是条龙 , 三个中国人是条虫 , 这个说法仍然萦绕在中国人的耳边 。 中国有句俗话一说得好 ,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 所以说 , 中国人都想成为人上人 , 所有中国人都想当老板 。而在中国公司里 , 一般都是老板一言九鼎 , 因为除了老板之外 , 公司里的其他人几乎都没有权力可言 。浅聊中日之别—日本人缺什么?中国人又差在哪里?
而日本公司则多采用“逐级向上”的方式 。 首先是公司最基层的职员提出方案 , 上报科室 。 全科室审议通过后 , 将方案汇报至上级部门 。 上级部门审议通过后提交至董事会 。 最终如果董事长同意这个方案 , 就代表方案得到了全体公司成员的同意 。以阿里巴巴为例 , 马云崇尚的是“Believe” , 就是“坚信” , 每个阿里员工只要忠实的执行马云的决定就行了 , 马云曾说:“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公司内的规则 , 那就是’接受就留下 , 不接受就辞职’ 。 换句话说 , 我对公司里所有人的要求就是 , 想要继续留在公司 , 就必须对我的话言听计从 。 ”浅聊中日之别—日本人缺什么?中国人又差在哪里?
阿里巴巴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自上而下式”的中国企业 。 这种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迅速做出决策 。 但是 , 这样的中国企业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一一除了“老板”之外 , 公司里的其他员工不但没有任何基本权限 , 并且还被要求必须忠实地执行“老板”的决定 , 所以员工的心里根本不会产生对公司的热爱 。 而且 , 在员工看来 , “反正公司是老板的 , 我只不过就是一个可以被随时换掉的齿轮而已” 。 所以 , 他们理所当然地失去了“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的动力 。日本人还缺什么?还缺年轻人的力量!我在之前的文章讨论过中国会不会像日本那样塌陷进“低欲望社会” , 也就是说 , 中国会不会像日本那样失去年轻人的活力 。大前研一总结出日本低欲望社会的4个特点:1.年轻人不愿意背负风险 , 渴望安逸 , 不像从前那个时代愿意独立购屋 , 背负百万的房贷 。 2.少子化 , 人口持续减少、人力不足;另一方面 , 又面临人口超高龄化的问题 。 3.丧失物欲、成功欲的时代:对于"拥有物质"毫无欲望 , 随便吃个一、两餐就能活下来的社会 , "出人头地的欲望"也比先前降低不少 。 4.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 , 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 , 撒再多钱也无法改善经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