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三 )


本文插图

现藏于大都会的唐织和服 , 衣上的花朵像是落樱一般拂之不去
樱花的花期 , 有人说是从冬至算起的150天内 , 但大体上从立春算起的75天内总不会错 。 如果幸运 , 还能在花期内赶上阴历三月三的「雏祭」 , 也就是日本的「女儿节」 , 又称「人偶节」 。
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本文插图

「女儿节」本是从中国传至日本的 , 到了平安时代宫廷贵族女子间时兴赏玩人偶 , 所以便有了女儿节陈饰人偶的习俗
有女儿的人家会摆上模仿古代宫廷婚礼的一套「雏人形」 , 包括天皇、皇后、三宫女、五乐手、左右大臣等 。 一套「雏人形」价值几万到几十万日元不等 , 但都是对家中千金未来结得良缘的美好希冀 。
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本文插图
【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大户人家的人偶还能以嫁妆的形式代代相传 , 不少都被列为国家指定的特别文物
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本文插图

这只绘有樱花图案的莳绘箱笼也曾是女孩的嫁妆 , 推测曾为1830年代萨摩藩领主之女所有/现藏于大都会
不过「雏祭」一过就得把人偶们收起来 , 否则女儿就有嫁不出去的危险 。 昼渐长 , 天渐热 , 夏悄然而至 。

隐约雷鸣 , 阴霾天空 , 但盼风雨来 , 能留你在此 。
隐约雷鸣 , 阴霾天空 , 即使风无雨 , 我亦留此地 。
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本文插图

如丝的雨脚 , 成熟青梅的幽香 , 都不遗余力地向世人宣告夏日梅雨季节的来临 。 桥上的行人披上蓑衣步履匆匆 , 挽起袖口的女孩在烟雾弥漫的台阶边 , 为她等待的那个人酿起了青梅酒 。
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本文插图

《大桥安宅之夕立》/歌川广重
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本文插图

绘有繁花、渔网与手推车的夏日和服/1820-1850年/现藏于The Khalili Collection
三月三为女儿办过「雏祭」的人家自然不能薄待了儿子 , 五月五便是专为男孩的「男孩节」 。 这日家家挂上鲤鱼旗 , 借「鲤鱼跃龙门」的中国传说以祈祷儿子们早日成材 。
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本文插图

《水道桥骏河台》/歌川广重
雨季渐渐过去 , 农历7月15日的日本人迎来了仅次于「元旦」的最重要的节日——「盂兰盆节」 。 传说释伽牟尼的弟子「目莲」的母亲病逝后 , 亡魂堕入饿鬼道 。 目莲不忍母亲受苦便求助于佛祖 , 释伽牟尼牟尼告诉他每年于7月15日布施便能让母亲解脱并投胎转世 。
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本文插图

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本文插图

这个自隋唐时代的中国东渡日本的传统 , 成了日式「中元节」的起源 , 后世逐渐成为一项庆典
每逢7月15 , 人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返乡与家人团聚 , 承袭中国旧俗 , 放河灯、在寺庙举行万灯会 , 指引亡灵找到回家的路 。 生者的牵挂 , 灵魂的安放 , 梅子清香四溢的夏季也落下了帷幕 。
澎湃新闻|1000年前的痴男怨女,年年等着这12件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