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刘宁:北大中文系给我的古典学术教育( 四 )


古典学术传统与北大精神
离开母校的十多年间 , 我对古典教育传统的丰富性有了更多了解 , 对燕园古典教育的独特 , 就有了更深的感受 。
北大经历过以启蒙理性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 , 因此 , 北大的古典学术有很鲜明的理性色彩 。 对实证的高度强调 , 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 , 这里既有对乾嘉传统的继承 , 也可以看到胡适“大胆假设 , 小心求证”的实证精神的影响 。 同时 , 北大又与时代思潮的风云变化息息相通 , 新的想法与观念时刻在冲击人们的思想 , 因此在北大学习古典 , 不可能拘守古书而闭目塞听 。 从沉潜故训的课堂刚一出来 , 就可能在三角地看到激烈的论辩 , 读到刚刚写出的新诗 , 古今新旧的剧烈冲突 , 时时激荡着学子的心灵 。 在这样的环境里 , 我们经常在想 , 古典的价值究竟在哪里?难道只因为它古老 , 因为它是“中国”的吗?也因此难免不产生对古典学问的迷惘和怀疑 。 但是 , 在迷惘中我们坚持下来 , 还读出了兴味 , 这不能不感谢我们的老师 , 他们不靠民粹和古老来说教 , 也没有什么活泼的教学技巧 , 更不故作玄虚 , 但是真能讲出古典文本中的神采 。 记得裘锡圭先生在电教给我们这些大二的学生讲文字学 , 他讲课时 , 眼睛常常看着一侧的窗户 , 并不常看学生 , 板书也不那么漂亮整齐 , 但那些看似枯燥的内容 , 就是紧紧地吸引着我们 , 似乎直到下课 , 大家才会松上一口气 。 在这样的课堂里 , 你会感到 , 古典文本所蕴涵的活力 , 所包含的智慧 , 一点也不逊于窗外蓬勃的新潮 , 而且由于经历了历史的锤炼 , 能使人更享思辩的快乐 , 而也只有经过古典的锤炼 , 思想才能走到最精深的境界 。 这是富于理性气质的北大古典学术传统 , 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和感染吧 。
北大是怎样的 , 这是个说不尽的话题 。 我这里写下的 , 也只是自己的一点求学体会 。 读书时 , 我们感到北大汇聚着那样多的学人 , 思想缤纷绚烂 , 但走出母校 , 才感到广大的世界 , 比校园更加丰富 , 思想与学术的风光 , 更变化而常新 。 我现在想的问题 , 许多都是读书时不曾关注与意识的 。 但在思考一个又一个新问题的时候 , 我就很感谢北大的古典学术传统 , 它带给我进入深邃的古典世界的能力 , 祝愿这个传统 , 能在博雅塔下永葆其沉着而深厚的气象 。
北大中文系|刘宁:北大中文系给我的古典学术教育
文章图片

本文经授权摘选自《古典学术观澜集》(刘宁 著 , 凤凰出版社 , 2020年6月)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