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烂尾楼、花几百亿都盖不好( 二 )

最“牛”烂尾楼、花几百亿都盖不好
但可惜的是 , 这栋有望碾压迪拜塔的“天空之城”最终未能动工 。在2016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 , 张跃就在采访中表示远大的建筑技术绝对可靠 , 只不过“有人故意阻拦天空城市的建设” , 当时的反对意见是什么呢?从2013年起 , 就有人发现项目在施工手续上“缺斤少两” , 环评没做、报建手续和施工许可也一直没拿到 , 至于宣传中提到的抗9级地震等说法更是无从谈起 , 就算真建起来也未必安全 。相比过去几十层楼的小打小闹 , 建设838米的高楼对技术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 , 90亿的资金预算远远不够烧的 , 更何况是要在90天盖完 , 这种速度下的世界第一高楼 , 真建好了 , 估计很多人也不敢去 。 于是有人就说了:远大集团之所以一直都不动工 , 恐怕就是为了避免竹篮打水吧 。04最近几年 , 超高层建筑烂尾的新闻不少 , 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把楼越建越高 。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和宗教著作中 , 普遍存在的通天高塔就是这种脱离危险地面、奔向天空的思想烙印 。等到了工业时代 , 混凝土和钢架结构满足了兴建高层建筑的需求 , 膨胀的欲望驱使人们建起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从帝国大厦到世贸中心 , 这是那个经济过热时代的专属符号 。但经济周期有上也有下 , 过热的泡沫最终还是会冷却、爆掉 , “摩天大楼的诅咒”之说就是这么来的 , 大楼盖好之时就是经济下滑的开始 。漫长的建设周期、巨大的成本投入 , 这些依附在摩天大楼身上的诅咒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梦魇 , 中国人第一次知道这种惨状 , 是因为当年史玉柱的失败故事——在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下 , 原本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15层巨人总部大厦 , 最终变成了计划总投资12亿元、总楼层高达78层的“中国第一高楼”;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 随着珠海巨人的资金链断裂 , 这座被当地寄予厚望的摩天大楼也在1997年2月正式停工时 , 一停就是23年 , 这个项目到目前还在搁置着 , 最近有不少机构想要重启 , 这么多年过去了 , 地价怎么算成了各方关注的问题 。在每一个泡沫盛行时 , 建大楼都是很多人的共同选项 。当年还有人提出了“楼宇经济” , 这个概念相当唬人 , 啥意思呢?比方说省会城市建一座大楼 , 卖地有收入、开工有就业 , 等到写字楼建好 , 既能招商引资又能吸引人口流入 , 怎么看怎么都稳赚不赔——“一栋楼纳税一个亿”、甚至“一栋楼等于一个县” 。最“牛”烂尾楼、花几百亿都盖不好
于是在地产过热的那些年里 , 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上马 。 北京要建 , 上海要建 , 深圳要建 , 杭州、武汉、长沙、广州、珠海等等等等 , 连有的小县城都动了心……然而除去北上广深的部分摩天楼 , 大量的二三线城市并没有因之受益 , 甚至还成了地方的负担——盖了楼没人来 , 花巨资建设的超高层大厦根本无望回本、贱卖都没人要 。05今年4月份 , 住建部和发改委发了个文 。 文件中有一条内容很有意思: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 , 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最“牛”烂尾楼、花几百亿都盖不好
这算是有的放矢了 , 毕竟抛开“摩天大楼诅咒”不谈 , 超高层建筑本身就存在不少弊端:建设周期长、成本高、消防救援难度大 ,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高的消防云梯只有100多米 , 相比动辄数百米起步的楼高确实是捉襟见肘;除此之外 , 超高层建筑也存在着拆建改造困难的普遍问题 。 考虑到爆表的容积率、高昂的造价 , 等到建筑老化之后 , 想拆不能拆、想改不能改 , 说不准就会沦为未来的城市“贫民窟” 。最“牛”烂尾楼、花几百亿都盖不好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对比来看 , 超高层建筑建造本身并没有难度 , 真正难的是建成后 , 如何实现良性运营、发挥城市效益 。与为经济带来的正面作用相比 , 现如今建摩天大厦的环境、工程风险正在变得更大 , 在可预见的未来 , 这样的模式已经不那么划算了 。来源;大猫财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