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流星说育儿|人生才能成功;握在手心里的人生,才叫繁华,敢于行动( 二 )
文章图片
1954年 , 他成为上海针灸界首先放弃私人开业、领取国家薪金的第一人 。
黄羡明在临床工作中意识到 , 中医若要在西医大本营里立足 , 要使人家看重、接受自己 , 首先要搞好中西医的团结 , 并要让人们看到中医确有疗效 , 为此黄羡明争取到参与中风昏迷病人抢救工作的机会 。
实践证实 , 针灸抢救昏迷病人其死亡率比过去降低15% , 神智转清率比过去提高30%左右 , 从而打开中医参加急诊工作的新局面 , 突破了被划定的“中医禁区” 。
人生不仅仅需要理想、眼光 , 更需要行动 。
行动孕育着成功 , 孕育着希望 。 行动起来 , 也许不成功 , 但不行动 , 会永远失败 。
文章图片
02
想要什么 , 就自己去争取
人生是一种选择 , 当你选择了努力 , 就要准备承受风雨的洗礼 。 如果你选择了放弃 , 就不要抱怨 。 世界是公平的 , 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 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
1958年7月 ,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继孝与黄羡明闲谈时提及:“用药物麻醉做扁桃体摘除术 , 术后病人多数出现咽喉隐痛、吞咽不下的状况 , 需服镇痛药 , 不知针灸能否有效解决?”
黄羡明随即前去观察5位病员并用针刺治疗 , 下午去随访 , 5位病员异口同声道谢 , 因为经过针刺治疗 , 不但解决了他们咽痛 , 而且午餐吞咽非常顺利 。
文章图片
有一天 , 耳鼻喉科住院医师尹惠珠突然来问:“针刺止痛效果如此良好 , 是否有麻醉作用?”
黄羡明反复思考后认为“针刺麻醉”的问题很有意义 , 就用自身做试验 。
1958年8月30日 , 尹惠珠首次用针刺抗痛的方法替代药物麻醉 , 成功完成了第一台“针麻”扁桃体摘除术 。
从这台原创性针麻手术而言 , 尹惠珠应该是第一台针麻手术的实施者 , 而黄羡明虽未出现于现场却堪称是针麻的策划、策动人 。
以后 , 针刺麻醉的成果从做小手术拓展到做大型手术 。
文章图片
1961年 , 黄羡明与上海市立第一结核病院裘德懋主任合作探索针麻在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
工作半年 , 针麻手术完成80余例 , 成功率在60%左右 。
方案修改后又完成185余例 , 成功率上升到85%以上 。
奋斗三年 , 肺切除术病例完成1067例 , 成功率上升到91%以上 。
有时候想想 ,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 其实也都是只能靠自己去创造——
没有雨伞 , 自己撑起一片天;
没有资本 , 自己拼搏为明天;
没有后盾 , 自己勇敢向前走 。
活着就该逢山开路 , 遇水架桥;无人可靠 , 就自己站直腰板 。
文章图片
03
生命的意义 , 在于奋斗
生活 , 贵在追求和热爱 。 那是幸福的源泉 。 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 , 无论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 , 也无论是身居要职 , 还是普通百姓 , 都会始终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与意义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黄羡明受国家派遣 , 先后访问古巴、印度尼西亚、肯尼亚等国 , 进行“针刺麻醉”学术报告和针灸培训 , 广泛传播中医针灸技法 。
1971年7月11日 , 美国纽约时报副社长、著名采访人员詹姆斯·莱斯顿在北京突发急性阑尾炎 , 手术两天后发生满腹胀痛 , 无法排气 。
文章图片
协和医院中医科李占元大夫为莱斯顿针灸治疗 。
推荐阅读
- 豌豆育儿说|宝宝晚上睡觉翻来覆去不踏实?大部分家长不知道怎么回事
- 孩子王的育儿谈弹堂|效果更好,早中晚需知的细节:这样给孩子补充微量元素
- 花花养生坊|或能给健康加分,每个人都适用,常吃这四种“长寿米”
- 园园妈育儿日记|胎儿体重受4个因素影响,宝宝的体重跟孕妈有关?医生:太片面
- 育儿张医师|没事吃两口,有助炎症悄悄溜走,此物是前列腺炎的“天敌”
- 育儿张医师|若没有此些表现,恭喜,衰老或许离你还很远,男人晨起后
- 育儿张医师|身体若出现此些迹象,尽量别忽视,肝癌大多是“拖”出来的
- 佳妈说育儿|那就大错特错了,龋齿要从小预防,还在觉得宝宝小不需要刷牙么
- 花花趣说美食|多加这一步,肉嫩无腥味,做剁椒鱼头时直接下锅蒸可不对
- 柠果育儿说|多因有一个会撒娇的妈,很多宝妈还傻傻不知道,孩子情商高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