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木叶: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作家——《伪人》、梦和现实( 五 )


“波尼”与一本本书放在一起 , 却既不是真书 , 也不是真人 ,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思考“假人—伪人”的题旨 。 “我”是一个假的研究者 , 为假的作家制作假的作品和传记 。 父亲没有担当起在家庭中的职责 , 是假父亲、假丈夫 。 妈妈在相亲时即兴编过一个梦 , 里面讲到她像一块“橡皮” , 到了哪里哪里就会消失 , 此梦令在座的人都很迷惑 。 她认为是体内有人让她这么讲 , 这是一个“被她自己忽略但是非常重要的假人” , 也可以说这是另一个自我 , 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自我 。 这个梦也是一种“伪”(人为) , 令“假人—伪人”的概念变得更具包容性 , 即未必指向负面 , 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自我防御 , 或自我释放 。 最重要的是 , 波尼和哈维尔是文学意义上的假人 , 人造人 , 而这更是指向无限和想象力的丰饶……终究 , 所有的假与伪均意味着警示 , 同时也可能是某种真 , 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敞开与拓展 。
与假人、伪人直接相关的一点是 , 孩子在小说中微妙的位置:波尼失去两个襁褓中的儿子 , 哈维尔·佩雷斯有无孩子成为一桩悬案 , 邻居恐惧体液 , 而“我”失去性功能 , 妈妈则对自己的孙女也规避三分……但这未必意味着孩子不重要 , 孩子的世界可能是成人世界的另一极 , 具有某种彼岸性 。 或者说 , 假人的世界是配不上真孩子的 。 在另一端 , 作者也给出了些许不一样的走向以及思考:邻居的前妻有了归宿 , 年过四十怀上孩子;保安婚后有了大胖儿子;波尼小说中有个哲学教授 , 他的妻子与情人生了孩子……终究 , 孩子无论因何又因谁而来到世间 , 可能都像大仲马所言 , 孩子是杰作 , 让我们看清自己 , 看清自己的来龙与去脉、过失与美好 。 他们意味着未知和爱 , 令我们甘心走最远最暗的路 , 承受最大的虚无 , 也情愿折叠自己 , 锻造自己 。
《伪人》的故事核是迷人的 , 虚虚实实 , 假假真真 。 问题或许也可归结到这两方面:在触及现实细节时有些不够准确 , 有时还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观念化 。 譬如 , 将项目的审批负责人设定为夜大毕业生 , 并一再强调 , 似乎这样 , 此人的水准就低 , 主观上就会不负责 , 客观上就容易应付 。 与此类似 , 提到副教授似乎就隐含着言轻、力单的意思等 。 而在真正展开虚构之时 , 也有从文本到文本 , 从想象到想象的弱点 , 不是这样不可以 , 而是这对一个人的独创性和思想力要求极高 , 难免有所不至 。 不过 , 瑕不掩瑜 , 无可否认的是赵彦那颇可称道的幻想力 , 以及在文学与生活之间所安放的那份诚与真、力与美 。
最后 , 不妨回到那个(逆向)绘制1:1帝国地图的问题 。 所谓创造 , 可能就是通过虚构种种不存在或不可能 , 甚至将虚构本身作为一个“人” , 向着另一个国度 , 向着无限与未知移动哪怕是一小步 , 来正视自身的虚妄 , 来证明自身的真实在场 , 在困境中保持省思 , 在局限中探寻可能 , 不断向虚空中抛出属己的词语 。 这是创作者所能秉承的 , 也很可能就是创作者的“遗产” , 这一切也就是蘸着时间之水、魔法之水所写下的人生与人性、此刻与未来 。
作者
简介
花城|木叶: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作家——《伪人》、梦和现实
本文插图

木叶 , 本名刘江涛 。 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 现为《上海文化》编辑 , 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 。 著有《一星如月看多时》《水底的火焰》《先锋之刃》 , 编选有废名集《少时读书》 。 获中国时报文学奖·诗歌评审奖 。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