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内循环
作者:李奇霖扩大内需 , 不外乎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着手 。 和以往短期刺激消费、拉动投资的各类政策不同 , 推动内循环需要建立能够促进消费和投资的长效机制 , 让各类主体自发地去消费和投资 。
内循环是7月市场讨论得比较多的话题 。 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 , 也明确提到“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 , 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这个新发展格局 , 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制定宏观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要理解内循环 , 首先需要了解中国增长模式和近年越来越强烈的逆全球化 。 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 , 是我们转向内循环的大背景 。1外循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新中国成立时 , 百废待兴 , 第一产业占据主体 , 是典型的农业国 。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 , 加上当时风起云涌的国际政治环境 , 都需要中国尽快完成工业化 , 使国家强大起来 。但工业和农业不同 , 需要大量原始资本 , 在工业化初期发展重工业时更是如此 。 经历了多年战争 , 当时国内没有什么资本积累 , 中国也没有殖民地 , 可以通过外部剥削的形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 为了实现工业化 , 只有在发展中索取内部剩余了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 即1949年到1978年 , 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 通过工农业剪刀差 , 压低农村福利 , 为城市工业部门提供低廉的原材料 , 加速工业部门的盈余积累 。 同时在农村推行农业集体化 , 无需再向农户挨家挨户征收 , 降低了积累过程的交易成本和难度 。改革开放后 , 工业化的剩余积累仍然是建立在压缩农村福利的基础上进行的 。 一是工农业剪刀差继续 , 并没有因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而完全消除 。 二是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长期存在 , 在社保等方面更是如此 。 三是土地征用 , 农村集体土地只有通过地方政府征用 , 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 , 才可以出让土地使用权 , 而农村集体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之间有着明显的价差 。地方政府在GDP竞争考核压力下 , 为了扩大招商引资 , 以相对低廉的成本把土地提供给工业部门 。 加上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材料 , 以及利率管制下的廉价资金 , 工业部门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 并开始出现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的原因多样 , 其中一个是廉价的要素投入 。 一方面 , 在扭曲的低廉的要素投入下 , 企业会倾向于多生产 , 使得工业产能高于最优的均衡水平 。 另一方面 , 则是劳动力和土地要素的成本一直被压制 , 消费起不来 , 农民没有社会保障和财产性收入 , 而城镇居民部门的剩余又贡献给了房地产 。这个时候 , 加快融入世界 , 打开世界市场 , 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 中国确立了要扩大出口贸易规模、利用好国外市场、获取外汇盈余的战略 。 经过多年的艰难谈判 ,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 , 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部署 。世界市场被打开后 , 中国经济加速腾飞 。 以和出口直接相关的工业为例 , 200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全球占比只有5.9% , 和德国的5.8%接近 , 远低于美国的24.7%和日本的17.2% 。 只用了10年时间 , 即到了2010年的时候 , 中国工业增加值规模就超过了美国 , 位居世界第一 。 2018年 , 中国工业增加值全球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 遥遥领先其它国家 。
除了规模扩大外 , 融入世界市场 , 也为中国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和动力 。 众所周知 , 创新是需要资本投入的 , 而且承担着失败的风险 。 市场规模越大 , 企业更容易完成创新所需的资本积累 , 也更有动力去创新来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 全球市场的打开 , 加快了中国的创新步伐 。 根据哈佛大学增长实验室的数据 , 中国出口产品的复杂性指数(可以作为衡量产品技术含量的指标) , 从2000年的全球第39名 , 上升到2018年的第18名 。
推荐阅读
- 刘世锦:国内大循环不是闭关自守
- 现实与真理矛盾吗?该尊重真理还是尊重现实?
- 刘元春:要解决双循环短板行业要有备胎方案
- 内循环只是权宜之计不可长久
- 内循环的本义和关键
- 别让检查阻碍经济内循环
- 这次医保改革,许多人都没有看懂
- 固体废物处理|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9月1日实施 一图看懂环保概念股上市企业名单
- 新宏观之货币循环:流动性短周期
- 张军:怎么才叫形成了国内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