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民间文书档案的归户性( 二 )
“归户性”就是民间文书档案的基本属性 。大凡是作为民间文书档案的东西 , 它原本都是归户的 , 民间文书档案能够形成在于归户性 , 得以保存在于归户性 , 直至被发现的最初也还是能够保持它原本的归户性 , 这是由民间文书档案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归户性”的丧失只会出现在文书档案脱离了原本主体“户主”之后的一些环节之中 , 皆是“由他”而导致 , 而能够导致归户文书之归户性丧失的“由他”行为通常也就是一些未必妥当的行为 , 也是我们要努力避免和需要作出深刻反思的行为 , 这些行为的结果让民间文书档案失去了原本的主体性 , 由“自在”变成了“外在” 。
【Array|民间文书档案的归户性】凡是出自同一主体的归户文书 , 至少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其一 , 在归属上 , 具有绝对的同属性 , 其属称概念 , 笔者取名词“户” 。“户”的概念可以具有广义宽泛性 , 大凡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一个区域等 , 都可以称为“户” 。所谓出自同一主体的文书也就是指出自同一户的文书 , 这些文书不仅属于该户且为该户所拥有 。“属于”的东西未必“拥有” , “拥有”的东西也未必“属于” , 但构成了档案的文书则一定是“属于”与“拥有”两者皆备 , 对此 , 我们称之为“归户文书” 。
其二 , 在数量上 , 份数大于1 。归户的文书数量总是比较多的 , 少的几份十几份 , 多则成千上万份 。据笔者长期的考察与调研 , 除了属于祠堂的宗族文书等外 , 民间一般支裔家庭所拥有的档案文书数量 , 以每户20份至500份之间的为多 。
其三 , 在年份上 , 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 。档案是累积而成的 , 而累积是需要时间的 。在构成了档案的文书中 , 年份最早和最晚的文书之间有时间差 , 这就是这户文书的时间跨度 。它们有的是靠一代人的累积 , 从而时间跨度为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更多的是靠数代人的累积 , 从而时间跨度为百年、几百年 , 甚至上千年 。在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徽州文书》第四辑第1至3册里 , 收入了一户《祁门三四都汪家坦黄氏文书》 , 共有930份 , 最早的是《明洪武十五年三月黄卯受、黄得金等立合文约抄白》 , 最晚的是《公元1993年3月13日生效甲方汪爱珍、乙方谢远订立租木板房约》 , 时间跨度达到了611年 。
其四 , 在总体特征上 , 具有内在的整体性 。构成了民间档案的文书都是“户主”有意识留存下来的 , 因此它们相对于“户主”来说 , 至少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价值和意义 , 所以这些文书之间也就不是彼此外在、结构松散、毫无关系的 。归户的文书实际上是一个整体 , 其所包括的文书在空间上相互关联 , 在时间上连续相承;整体与部分之间不可分割 , 部分与部分之间也不可任意分离 。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为基本单位的 , 发而成族 , 聚而为村 , 邻而为乡 。它们之间尽管是相互关联的 , 但对每一级层次的存在来说 , 却还是自我相对独立的 , 有自己的主体性 , 与外相别 , 于内自洽 。这实际也就是民间文书档案之所以具有归户性的内在根据 。
笔者从1988年起就开始在徽州民间收集抢救徽州文书 , 最初是受了哲学上的“整体性”观念影响 , 体察到对出自一家的文书应该保持它原有的整体性而不可轻易肢解;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 , 萌发“归户性”概念;1998年 , 在“98国际徽学学术研讨会”上 , 第一次尝试用“归户性”方法对一户文书进行了整理与研究;2000年8月 , 在安徽大学举办的国际徽学研讨会上 , 正式提出了关于徽州文书的“归户性”概念;之后的研究发现 , “归户性”不仅针对徽州文书成立 , 针对清水江文书、太行山文书等也都成立 。它实际上具有普适性 , 应该内在地拓展到所有民间文书档案领域 。
三
构建“归户性”理论不仅是要回答关于民间文书档案的性质问题 , 更在于它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 加以挖掘可以有益于国学研究的深度发展 。
推荐阅读
- 君王皇帝|刘彻当皇帝后,去民间把姐姐接到宫中享福,为何姐姐躲到床下
- 马未都|马未都:不要小瞧了盗墓者,一眼定穴,高手在民间奇人奇事马未都何人真实的盗墓
- 特色美食|5种“濒临失传”民间小吃,全吃过的“老”了,网友:岁月催人老
- 急门|民间俗语:“财不进急门,福不入偏门”,何意?人过中年早点明白一、财不进急门二、福不入偏门
- 吃货|一代人的回忆:这些正在慢慢"消失"的民间糕点,很多人都没吃过
- 汽车|民间野路子车评将就看,中国汽研2020汽车驾乘性能测评即将开启
- 时珍堂|时珍堂 馆藏丰富的中医药民间博物馆
- 题目|CA留学申请系统文书Essay写作攻略
- 中医|面向民间中医人才!世中联南方人才峰会在广州举办
- 民俗|七夕节又称七巧节,民间传统的十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