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命攸关”运动背后,潜藏的依然是经济结构的不平等

撰文 | 刘亚光

由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抗议运动席卷全美并波及全球 , 这一运动从最初集中针对反种族歧视话题开始 , 逐渐扩展延伸至对美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进行的反思 。

7月7日 , 包括福山、乔姆斯基、J.K罗琳等文化圈知名人士在哈泼斯杂志上联名签署了一封名为《论公正和公开辩论》的公开信 , 认为当下的抗议运动已经出现了极端化的倾向 , 保护社会多样性的“政治正确”被狂热的抗议者用来作为挟持言论自由的武器 , 使得文化圈人士频频受到严苛舆论的伤害 。 他们指出 , 一种“封杀文化”

(cancel culture)

已经失去控制 , 开始审查文化界创作出的作品 。

(详情可见《乔姆斯基、福山、J.K罗琳等文化界人士发表联名信 , 抵制抗议走向过激化》)

而就在7月10日 , 另一封公开信在The Objective刊载 , 公开信的名字与哈泼斯公开信针锋相对:《有关公正和公开辩论的更具体的公开信》 , 公开信的签署人多达160人 , 多为新闻工作者 。 他们认为哈泼斯公开信指出的这些担忧并不成立 , 这只不过反映出签署哈泼斯公开信的这些“社会精英”并不能像他们一样对社会底层和边缘人群的处境感同身受 。 作为掌握更大话语权的一个群体 , 哈泼斯公开信的签署者们并没有承担起他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 而是企图阻止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争取平等的行动 , 继续为社会的不公正辩护 。


“黑命攸关”运动背后,潜藏的依然是经济结构的不平等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The Objective 《有关公正和公开辩论的更具体的公开信》

哈泼斯公开信和“反哈泼斯公开信”形成的对立是这场抗议运动的一个缩影 。

回顾近两个月以来的新闻 , 从《乱世佳人》下架、《老友记》编剧因角色阵容缺乏种族多元性而道歉 , 到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等一众历史名人的雕像被移除或推倒 , 再到J.K罗琳被指不尊重跨性别者的言论遭哈利波特粉丝联合抵制、著名学者斯蒂芬·平克被指发表种族歧视的言论 , 对抗议运动的支持与对“政治正确”过激化的担忧广泛出现在这些为公众舆论所关注的热点事件中 。 美国社会各个群体间的共识也在多场激烈的论辩中遭遇冲击 。

然而 , 笼统地将这一系列的争端概括为对合理的“政治正确”的支持与对过度的“封杀文化”之间的冲突 , 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恰恰是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