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北京市社区卫生首席专家吴浩:未来或由发热监测向症状监测为主过渡( 二 )


疫情初期 , 北京第一时间向新发地派遣了工作组 , 指导丰台开展工作 。 由于隔离人员众多 , 北京动员了全市资源帮助丰台分担隔离人员 。 民众的配合和参与也很重要 , 很多封闭管控的小区里都有大量的居民志愿者 。
整体来讲 , 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 , 高效的社会治理一定会缩短疫情防控时间 。
要做好与病毒长期作战的准备
随着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平稳 , 人员流动开始增加 , 接下来的日常防疫应该注意什么?
吴浩:首先就是要固化我们在应急作战中获得的好的防控经验 , 比如 , 继续加强个人卫生工作 , 加强环境治理 , 不让病毒有存活空间 。 更重要的是 , 要做好与病毒长期作战的准备 , 在“早发现”上面进一步加强 , 这需要人人都是“战疫者” 。
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一方面 , 要让民众掌握和了解病毒相关知识 , 并且转化为行动 , 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 。 这次北京的经验就提示我们 , 虽然病毒很狡猾 , 但是如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 那么治愈率是很高的 , 也没有死亡病例 , 这就能够消除老百姓对新冠病毒的恐慌 。
另一方面 , 单位发挥主体责任和同事之间的互相提醒非常重要 。 疫情平稳之后 , 人员交流和活动空间更大 , 人们逐渐回归工作岗位 , 有些时候当事人自己没有意识到 , 就需要身边同事和单位加以提醒 , 及时报告、就医 。
必须注意的是 ,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 , 新发地聚集性疫情有34%的确诊病例是不发热的 , 这意味着将来我们可能要从单纯的发热监测向症状监测为主过渡 , 只要有不适应的症状就要及时报告 。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健康的守门人”之称 , 在半年多的疫情中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是否得到加强?
吴浩: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极大的锻炼 , 同时也密切了基层医务人员和民众的联系 。 因为北京医疗资源比较丰富 , 过去民众更多选择大医院就诊 。 通过这次疫情 , 民众发现基层医疗机构也还是不错的 , 也能做很多的事情 , 未来可能会更多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近就诊 。
同时 , 做好与病毒长期作战的准备 , 还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发挥作用 。 比如刚刚说的如果之后从发热监测向症状监测为主过渡 , 一旦出现症状可能首选推荐民众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 这样能极大减少人员聚集 , 再由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筛查和判断 , 是否需要去专科医院就诊和排查 。
本版采写/新京报采访人员姜慧梓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采访人员王嘉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 。 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