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知行|要养德养心、顺应自然,李渔:养生
_本文原题为:李渔:养生 , 要养德养心、顺应自然
李渔(1611—1680) ,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美学家 , 著有《闲情偶寄》 , 谈及戏曲、歌舞、服饰、美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方面的内容 , 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 , 林语堂称之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 。 其中 , “颐养部”所谈养生之道 , 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生命哲学 。
文章图片
▲李渔像
养生先养心 , 养心的关键要养德 , 要培养平和心态 。 “乐不在外而在心 , 心以为乐 , 则是境皆乐 , 心以为苦 , 则无境不苦 。 ”苦和乐是相对的 , 心态好 , 苦境也乐;心态不好 , 乐境也苦 。
不要整天与人攀比 , 要知足常乐 。 “善行乐者 , 必先知足 。 ”多想想世上还有比自己境遇更差的人 , 烦恼忧愁就少一些 。 “以不如己者视己 , 则日见可乐;以胜于己者视己 , 则时觉可忧 。 ”
财富是生活必需 , 多了也会成为思想累赘 。 “财为行乐之资 , 然势不宜多 , 多则反为累人之具 。 ”所以要“分财” , 也即多资助别人 , 从中自己也获得一份快乐 。
家庭是养生乐地 , “世间第一乐地 , 无过家庭 。 ”李渔引《孟子》三乐之一:“父母俱存 , 兄弟无故 , 一乐也 。 ”家人幸福安康 , 这是天伦之乐 。
李渔指出 , 世人把家庭这一“第一乐地”视为受苦之地 , 究其原因 , “总由一念之恶旧喜新、厌常趋异所致” , 即世人都有喜新厌旧之心 。 李渔认为 , “孺子离家 , 即生哭泣 , 岂无至乐之境十倍其家者哉?性在此而不在彼也 。 人能以孩提之乐境为乐境 , 则去圣人不远矣” 。 小孩离开家 , 哪怕外面的世界再美好 , 他也哭泣 , 因为其本性恋家 。 我们要有童心 , 乐在家庭 , 乐有亲人 , 这样 , 我们就离圣人乐境不远了 。
旅游养生 , 外出旅游可以反观居家之乐 , “不受行乐之苦 , 不知居家之乐” , 经过旅行的困难磨炼 , 更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
旅游还可以“益闻广见”:“过一地 , 即览一地之人情 , 经一方 , 则睹一方之胜概 , 而且食所未食 , 尝所欲尝 。 ”所以旅游是“人生最乐之事也” 。
文章图片
遵四时以养生 , 顺应天时 , 这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
李渔认为 , 我们养生也要遵四时 。 春天“花可熟观 , 鸟可倾听 , 山川云物之胜可以纵游” 。 夏天“或祼处乱荷之中 , 妻孥觅之不得;或偃卧长松之下 , 猿鹤过而不知 。 洗砚石于飞泉 , 试茗奴以积雪;欲食瓜而瓜生户外 , 思啖果而果落树头 , 可谓极人世之奇闻 , 擅有生之至乐者矣” 。 秋天抓紧游山玩水、走亲访友:“有山水之胜者 , 乘此时蜡屐而游”“有金石之交者 , 及此时朝夕过从” 。 冬天“设身处地 , 幻为路上行人 , 备受风雪之苦 , 然后回想在家” , “有胜人百倍之乐矣” 。
起居与养生 , 包括睡、坐、行、立、沐浴等方面 。
李渔特别重视睡眠的养生功能 。 “养生之诀 , 当以善睡居先 。 睡能还精 , 睡能养气 , 睡能健脾益胃 , 睡能坚骨壮筋 。 ”“由戌至卯 , 睡之时也 。 ”即晚上9点到早上5点 , 也即要早睡早起 。
坐 , 要顺从自然 , 随意适性:“勿务端庄而必正襟危坐 , 勿同束缚而为胶柱难移 。 ”李渔主张多步行:“有足而不用 , 与无足等耳 。 ”步行有许多妙处:“或经山水之胜 , 或逢花柳之妍 , 或遇戴笠之贫交 , 或见负薪之高士 , 欣然止驭 , 徒步为欢 。 ”事缓则“安步当车” , 事急则“疾行当马” , 都有益身心 。 人不能久站:“亭亭独立之事 , 但可偶一为之 , 旦旦如是 , 则筋骨皆悬 , 而脚跟如砥 , 有血脉胶凝之患矣 。 ”沐浴要“必至痛快其身而后已” 。 李渔讲的起居养生方法 , 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
推荐阅读
- 大毛说史|将大明送上一条不归路,朱元璋为后世百万子孙铺好的阳光大道
- 大道知行|易染者莫如欲,古人10句修身箴言:难持者莫如心
- 大道知行|汉字中的文化丨炎热夏天说“裙”字
- 大道知行|聊聊吃货苏东坡的八卦,自笑平生为口忙
- 大道知行|杜甫写给妻子的温柔情诗,沉郁顿挫之外
- 大道知行|宽容与狭隘:曹操的“名士”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