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四 )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朱利安·巴恩斯(左)和格雷厄姆·格林都是“串”角大作家
如果再把这个“串”拉开一点 , 其实作家学者还有更大范围艺术门类的兼及 , 这向来也是文人传统 , 所谓琴棋书画是也 , 不谈古人 , 哪怕就是看看今人的朋友圈 , 亦可小见一斑 , 这里不作展开 。 艺术门类的串门子其实是互相的 , 艺术家串到写作上来的也颇有佳作 。 好几年前 , 画家朱新建出过一本随笔集 《打回原形》 , 写得轻松又高级 , 简直太好了 , 处处见三观 , 见他的落拓豪放 , 那阵子我老跟人推这本书 。 艺术家徐冰的一册《我的真文字》算是艺术来路与美学偏好的夫子自道 , 像我们这样的读者 , 当随笔来读读 , 也觉精彩之极 。 徐冰不仅是谈他文字观的流变与创造 , 还有许多生之际遇 , 人与艺术的背离与重逢 , 很有意味 , 绝对大于许多的美学随笔或艺术专论 。 对了 , 还有《魔灯》 , 我很想单独给写它一篇文章 , 这是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自传 。 各国导演的自传近些年出版很多 , 日本韩国欧洲各国的都有 , 可有些实在也是写得可怕 , 东一脚西一腿 , 散得不知所云 。 可伯格曼这本 , 真的具有很强的控制感与文学性 , 有价值观的突破与自洽 , 也有精心的伏笔与呼应 , 所涉多位人物 , 皆是活灵活现 , 害得我一边读一边把相关电影给补了一遍 。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艺术门类的串门子其实是互相的 , 艺术家串到写作上来的也颇有佳作
——怎的就有这么大力道呢 , 我想就在于这种创作里的复杂又纯真 , 混沌的饱满多汁、活力肆意 。 这种高超之作 , 通常符合两点 , 一是写作者的原形 , 自有足够的体量与圆满 , 二是对所串之作 , 是出于无心机的赤诚行动 。 我们也常看到有大艺术家“专门坐下来”写随笔谈美学搞起写作来 , 他原来的架子端着 , 新扮的架子也搭着 , 这就难以浑然了 。所以反串之作 , 要忘了原样 , 也要忘了新串 , 且这两种相忘是心理上的 , 在行动与过程中 , 两者却在真切的揉杂与勾连中 , 里应外合 , 成就一种异质的创造力 。
唉呀 , 好像说得有点玄了 , 想起戏剧术语里讲舞台上的圆场 , 常说 , 圆场一转 , 转 , 为万妙之门 , 这里借用一下 , 串 , 或也为万妙之门 。 灯过马走 , 衣袂飘然 , 其妙正在有形无意之间 。
当然 , 妙品其趣在妙 , 能不能成为臻品 , 也得两看 。 本文中举的大多是由妙品至臻品的例子 , 正因为他们“留下来”了 , 那些没有留下来、未被看见的尝试 , 恐怕也是宝贵的勇气与基石 。 其实所有的创作者 , 在漫长且默默然的自我耕作中 , 都是一边海纳百川、旁及涉众 , 一边在自己的专攻上苦心孤诣 , 这当中 , 有的另起串行 , 成其妙作臻品 , 也有的化于无形 , 以无用之用 , 归力于终极巅峰 , 各有各好 , 各拓其道——哈 , 这结尾 , 可真是没趣 。
稿件责编:傅小平
新媒体编辑:李凌俊
配图:出版书影、资料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