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二 )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但在文体和界别上交叉跑动的写作 , 与一条道儿黑甜到底的写作 , 到底有些不同 , 还是值得说几句 。
我们平常听得最多的 , 是说 , 是否有过诗歌写作的经验 , 对行文质地的锻造 , 殊为不同 。 此话自然有些道理 , “串文跨界”的差异 , 常常会体现在文字 , 语感 , 节奏这些“肉眼可识、一望而知”的层面 , 就像戏台上的亮相 , 是步法与台风 。 有阅读经验的读者 , 会像戏迷一眼认出老相识 , 看 , 就是他这个味道 。 写作者初始方向的审美训练与肌肉记忆 , 会像版权所有的水纹印 , 翻到哪一页都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 尤其是诗歌 , 它所打在文体页码上的水印 , 通常是加分的 , 其含混与歧义 , 凝练与节制 , 常会使叙述语言明显高出一个身位 。
也有看不出任何水印的 , 原形彻底隐身 , 完全的改头换面 。 比如像马尔克斯 , 最近读到他一本非虚构 , 是他以66岁高龄专门采访写作的《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 , 我自也怀着特别的期待 , 但真的 , 这就是一本标准的老老实实的非虚构 。 这样说吧 , 同样是小说家写作非虚构 , 我认为卡波特比马尔克斯干得漂亮 。 卡波特带着小说家的独有体察 , 在《冷血》的全部事实之外 , 你总能看到一双考察诡谲人性的深切凝视 , 看到藉藉无名者在命运之手中 , 如何倦怠地彼此踩踏、先后湮灭 。 而马尔克斯所面对的素材 , 其繁杂程度更甚 , 在连环绑架案与哥伦比亚的毒枭与政府黑洞的精密编织中 , 你可以读到一切“大”的东西 , 权力、国家、罪恶、腐败、金钱、政客、媒体、黑帮、种族等等 , 但 “人”呢 , 被遮盖了 。 也可能马尔克斯不喜欢串味儿 , 他就是想写一个正宗的非虚构范本 , 他做到了 , 但作为读者 , 我感到挺失落的 。 他的扮相真不该是这么样一个超级采访人员 , 他应当演得“糟”一点 , 时不时露点他本来的魔幻小尾巴才好 。 我不知道 , 可能这样讲有点失敬 , 他真不如另写一部 “事先张扬的绑架案呢” 。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就是一本标准的老老实实的非虚构
文学报|鲁敏:进入“串”的万妙之门,灯过马走,衣袂飘然
本文插图

满是水印、全无水印 , 或者都不是最佳效果 , 起码不能算是最有特色的贡献 。 我这大概也是有点儿出于效率的算法 , 是觉着 , 文体与界别的串行 , 不是从这个“1” , 到那个“1” , 写作者内在独有的“1” , 与另作扮相的“1” , 这两个“1” , 因对审美维度的不同截取与侧重 , 会相互搅拌 , 撕扯又缝合 , 从而在形成一个并不等于 “2”的独有之好 。毕竟 , 每种文体、每个界别都有着通往世界的窄门 , 当两道窄门在同一个写作者身上互通 , 应当会在创造上产生合力的迸发 。
可以先看看茨威格 。 他可谓是文体上的练家子 , 举凡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文论、传记等等无一不涉 。 他的小说影响甚大 , 我上中专时一度十分迷恋 , 导致后来对强烈缠绵的抒情有点敬而远之 。 他因为写了《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鬼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作家传》(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等 , 一时被戴上“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的帽子 , 这帽子合适吗 , 我保留意见 。 但此处可讲讲他另一本仍可归于传记类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 原因就是 , 这本书算是体现出小说家与传记作家的“1+1”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