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MedicalGroup|围麻醉期时发生颅内积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提到颅内积气 , 很多人可能都很陌生 , 甚至认为这怎么可能发生 。 然而 , 在围麻醉期确确实实就有这样的风险存在 。 相关研究表明 , 在后颅窝开颅术采取头高位时 , 由于手术有可能使空气残留颅内 , 因此最常发生颅内积气 。
文章图片
另外 , 也提醒大家:侧卧位神级外科手术及笑气麻醉的患者也可以发生颅内积气 。
需要指出的是 , 颅内积气可能没有特征性表现 , 仅有恶心、呕吐及头痛等不易与手术因素相鉴别 , 并且少量积气会在术后慢慢吸收 。 然而 , 大量积气或者封闭的颅腔形成向内活瓣是极其危险的 。 大量积气 , 可发展为张力性气颅和颅内感染 。 张力性气颅一旦形成 , 处理不当可直接致死 。 同时 , 积存在蛛网膜下腔的气体可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上矢状窦 , 形成致命的静脉气栓 。
文章图片
在过去经常使用笑气麻醉的年代 , 笑气成为颅内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 在开颅术中采取坐、侧卧位等头高位 , 同时术中使用笑气麻醉的患者 , 就像空气进入倒置的瓶里一样 , 手术中空气可能进入幕上形成脑疝 。 这是因为 , 笑气可进入密闭的气体空间 , 使气体空间扩大 。
文章图片
另外 , 围术期颅内积气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若手术开放鼻旁窦、乳突气房后没有妥善处理 , 病灶处理后硬脑膜又没有严密缝合 , 术后当颅内外压力改变后即易形成颅内积气;
2.大肿瘤摘除后残腔处理不当而存留空气;
3.蚓部肿瘤开颅时 , 因导水管堵塞大多先行侧脑室枕角穿刺置管减压 , 一旦导水管开通 , 脑脊液短时流失过多 , 因幕上、幕下压力变化而使气体逸入颅内;
4.留置颅内外引流管时 , 头皮缝合不严密 , 气体自管周进入颅内;
5.更换外引流袋时 , 因颅内压力过低 , 受液体动力学的影响 , 在患者变换体位时 , 可将空气吸入颅内 。
文章图片
那么 , 对于麻醉医师来说 , 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呢?
目前 , 唯一可能与颅内积气的麻醉药物使用 , 就是笑气的应用 。 尽管有研究指出 , 在硬脑膜未关闭前使用笑气 , 可使气体腔隙收缩得更快、是有益的 , 但是大量的研究指出笑气与颅内积气这种并发症完全相关 。 因此 , 在实施该类手术时 , 尽可能采用其他麻醉药物 。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麻醉医师要注意颈内静脉置管时杜绝空气进入、禁止蛛网膜下隙注入空气以及尽量避免使用大量空气做硬膜外穿刺辅助判断标志 。
从根本上杜绝颅内积气 , 单单靠麻醉医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 大量的研究表明 , 外科处置及围术期护理更为关键 , 主要预防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图片
1.术中要妥善处理好开放了的鼻旁窦或乳突气房;
2.后颅窝手术时 , 一旦导水管开口打通后 , 应防止脑脊液过多流失;
3.关颅前 , 用生理盐水灌充术部残腔 , 尽可能严密缝合硬脑膜 , 术野置有引流管时 , 引流管出口应略高于手术野;
4.对于坐卧位等头高位手术 , 由于静脉回流良好 , 术中可不必一味强调降低颅内压;
5.术后脑室引流时 , 引流管的高度应在侧脑室水平上15~18cm , 更换引流袋时宜夹闭引流管近端后再进行更换 , 拔管时应避免在颅内负压下拔管;
推荐阅读
- 华庆居生活|围麻醉期突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 Vision麻醉眼界|左云霞教授:新生儿麻醉
- 百姓生活网|麻醉医生的那点“小事儿”
- 点点妈妈0227|麻醉中的那些事——您吃了没?
- 麻醉MedicalGroup|居然是急性胰腺炎!,直立疼、弯腰不疼
- 麻醉medicalgroupTB|几乎干扰了医生的诊断,激素脸
- 健康直通车|围麻醉期突发高血压危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 天津市天津医院| 日间手术日承载量再创新高,麻醉二科勇挑重担
- 【小徐的生活分享|自己醒过来了会怎么样?涨见识了,如果患者在被麻醉做手术的时候】
- 石化健康行.麻醉手术科与骨科成功救治多发骨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