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界|【实践】三明是怎样做到医疗费用不升反降的?( 二 )


这样说来 , 那些没有像三明市这样做的地方 , 医保基金不知道跑冒滴漏掉了多少!
三、医生收入涨了
医院不靠卖药提成赚钱 , 医生的收入会不会减少?三明市的实践证明 , 当地医生的收入在增加 。 怎么做到的?关键在于改变支付方式 。
我国医院怎样从医保基金报销呢?过去的做法是按项目报销 。 比如糖尿病是一个“项目” , 住院一次最多可以报销5000元(举例) 。 医院和医生为了填充这5000元 , 就会提供过度服务 , 出现大处方、大检查;或者5000元花完了 , 但病人病还没好 , 就会让病人办理出院 , 再按其他病种办理入院 。
按项目报销的本意是控制医保基金的花费 , 可实际结果就是上面看到的样子:该花的不敢花 , 不该花的乱花 。
医改界|【实践】三明是怎样做到医疗费用不升反降的?
文章图片
三明市改变了这种按项目支付的方式 , 改为按人头总额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等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 以沙县总医院为例 , 每年三明市医保局会根据人头核算一笔钱预付给沙县总医院(包括县乡村三级) 。 这笔钱差不多覆盖每年沙县地区患者医疗费用 。
如果在医疗过程中 , 医院有大处方、大检查的行为 , 不合理超出预算的钱 , 就需要医院自己来承担 , 但是如果医院用最节省的方式治好患者的病 , 管理好患者的健康 , 省下来的费用就可以变成医院自己的收入 。 这样一来 , 老百姓健康水平越好 , 生病越少 , 医务工作者拿的工资反而越高 , 进入良性循环 。
三明市通过取消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与医院收入直接挂钩政策 , 明确公立医院6项投入由政府承担 , 医院工资总额计算以医疗服务性收入为基数 , 让医院与商业化“脱轨” , 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 , 通过实行医院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 , 打破人员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的分配模式 , 遏制医生“开发、制造病人”、过度治疗的创收冲动 。 与改革前相比 , 院长年平均工资从11.2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32.43万元 , 医务人员年平均工资从4.22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1.34万元 , 增强了职业获得感和认同感 。
医改界|【实践】三明是怎样做到医疗费用不升反降的?
文章图片
这种做法的另一个好处 , 是可以促进中医医院的发展 。 过去 , 中医院为了创收 , 只好用西医治病 。 改为按人头获得拨款后 , 中医院就可以发挥治病的成本优势 , 获得更多结余 。
四、看病便宜了、公平了
2009年到现在 , 我国医疗总费用翻了好几番 。 2008年为1.2万亿 , 2013年为3.2万亿 , 2018年已经到达5.8万亿 。 政府财政在医疗上的投入 , 也是翻番式增长 , 2013年是0.8万亿 , 2018年已经高达1.5万亿 。 可就这么大的花费 , 看病却越来越贵 。 原来没医保时 , 看个感冒也许只要100元 , 现在北京一个普通门诊已到了500元 。 即使报销一半 , 个人花钱也比原来多很多 。
医改界|【实践】三明是怎样做到医疗费用不升反降的?
文章图片
三明市通过改革 , 降低了老百姓看病的费用 , 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次均费用由改革前2011年的6553元下降到2018年的5847元 , 居民次均住院由4082元增加到4869元 , 年均增幅仅2.55% 。 在全国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 , 三明市看病花钱越来越少 ,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成绩 。
通过合理改革 , 三明市还促进了医疗的城乡公平 。 过去新农合有一套系统 , 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又各自有一套信息系统 , 三个系统互不相通 , 这就会有非常严重的重复参保问题 。 不同的医保面对不同的群体 , 由于信息不通畅 , 导致了医保待遇“同病不同价”的现象 。 去看同样的病 , 但农村人和城里人的价格却是不同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