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市村慢读丨海南这个黎汉交界古村落,曾商贾云集!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慢读丨海南这个黎汉交界古村落 , 曾商贾云集!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有一个老市村 ,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子 , 它原称岭门圩 , 是五指山与汉区之门户 , 因设圩镇时间长久 , 被俗称为“老市” , 老市村故名 。 昔日这里商贾云集 , 如今这里早已没有了集市 , 村民以务农为生 , 老市村曾经的繁荣只依稀留存于村中老人的记忆里 。
老市村离琼中县城营根有20多公里 , 是一个较为偏远的村落 。
村子的房屋建筑和布局与琼中其他村子大有不同:村中只有两条主干道 , 两道交汇形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十字 , 房屋都临“十字”而建 , 狭长分布 , 是典型的集市区房子 , 村中房屋大门都朝向主干道 , 每户宽不过5米 , 长十几米到六七十米不等 , 七八进的房屋比比皆是 。
延伸数百米的老集市投射着昔日的商贾云集 , “目前村里有437人 , 122户 , 房屋108间 。 ”村委会主任陈应超介绍 , 村中一共有30多个姓氏 , 村民祖上来自五湖四海 , 以前都以做小生意为生 。
老市村慢读丨海南这个黎汉交界古村落,曾商贾云集!
本文插图

老市村如今已没有了以前的热闹 。
几易管辖的老市村
琼中党史县志办公室退休干部谢晋颀主编的《琼中乡镇行政村地名志》中有载 , 老市村元明清属定安县南乡光螺图岭上峒 。 民国初 , 属定安县第四区枫岭乡 , 为岭门圩 。 1935年改属第九区岭门乡 , 为岭门圩 。 抗日期间属岭上乡 。 1948年8月划归琼中县 , 属第二区大岭乡 , 第二年3月 , 岭门48村和岭门圩划入定西特区 。 1950年6月 , 属新民县(今屯昌县)岭门乡 , 1956年重属琼中 , 直到1983年 , 岭门圩才更名为老市村 。
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建太平镇 , 又名“岭门墟” , 太平镇是光螺图、思河图、归化图、南蛇峒、加钗峒、红毛峒、水满峒、喃唠峒、十万峒等五指山黎区与汉界之门户 , 同时也是山区货物与汉区商品交易的集散地 , 双日市集 。 因设墟时间长久 , 被当地人称为“老市” 。
法国人萨维纳所著的《海南岛志》载 , “岭门意思是山岭的门 , 它实际上是进入黎区前所见的最后一个汉人墟市 。 有百来号商铺 , 好些店子都是顾客盈门 。 ”正因这样的地理区位优势 , 给村里带来了不少商机 。 村民们都干起了小买卖 , 村中的粮店、小食店、油盐店、工具店越来越红火 。
陈应超说 , 他们家族已在老市村居住了二百多年 , 从他记事开始 , 他家就在集市上开了一间小食店 , 店里卖的油条、麻圆、糯米粑很受欢迎 , 生意很红火 。
【老市村慢读丨海南这个黎汉交界古村落,曾商贾云集!】
老市村慢读丨海南这个黎汉交界古村落,曾商贾云集!
本文插图

曾经是通商必经之道的石蛇古道如今已杂草丛生几近荒废 , 古道上竖立的“蛇头”石碑 , 静寂地讲述着曾经的热闹过往 。
老市商贸盛一时
“岭门和南丰是进入黎区的门户和黎货的集散地 。 南丰规模不大 , 只有一条街 , 每天的交易量装不满一辆牛车 。 岭门的规模则大得多 , 附近有驻军 , 集市是一条长街 , 两旁有一些不错的店铺 , 街中间是木制的遮阳篷 , 到了开市的日子 , 小商贩们就在下面支起货摊 , 供应各式小商品 。 在集市上交易的有草药、香木、藤、鹿角、鹿筋、干香菇 , 还有大量肥田用的骨头 。 ”这是133年前美国传教士香便文对岭门镇墟的真实描写 。
清光绪八年(1882)十月至十一月间 , 美国传教士香便文在丹麦传教士冶基善陪同下考察黎区 。 他们从南丰进入红毛返回途经岭门墟 。 后来 , 香便文在《海南纪行》中记录下岭门墟的繁荣 。
作为黎货的集散地 , 黎区的货物自然多见 , 《海南纪行》中又载 , “在一家店里 , 我们看到一条巨蟒 , 属于印度蟒 , 足有15英尺长 , 80磅重 。 这东西是在东南部30英里外一个叫十万峒的黎村捉到的 , 拿到这儿来卖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