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市村慢读丨海南这个黎汉交界古村落,曾商贾云集!( 二 )


《琼中乡镇行政村地名志》中有载 , 清光绪十三年(1887)四月 , 冯子材“平黎”抵五指山 。 是年 , 制定《抚黎章程二十条》 , 在岭门墟设“抚黎分局” , 置黎团总长 , 下设总管、保长、甲长、排长等官 , 加强对黎区统治 。 总管统辖全峒 , 峒内十家为排 , 三排为甲 , 三甲为保 。 是年 , 岭门太平营汛驻兵80名 。 不难看出 , 当时的岭门墟是五指山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
随着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 古代社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 集市作为社会的缩影 , 必然也受到影响 。 谢晋颀介绍 , 1952年秋 , 中央军委派解放军工程第一师、第二师指战员在湾岭地区修建海口至榆林中线国防公路 , 公路向五指山区延伸 , 人来人往的老集市 , 在中线国防公路开通后开始衰落 。
热闹了300多年的老市如今已是一副安然世外的样子 , “村民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开始转向别的营生 。 ”陈应超说 , 随着商铺一间一间地关张 , 村民的身份也由原来的小生意人变为农民 , 他小时候听老人说村里是没人种地的 , 有些村民挣了钱 , 便在其他村子买田置地 , “但村民还是以做小生意为主 , 地大多是租给别人种 , 每年收取租金 。 ”陈应超说 。
石蛇古道 , 诉说老市过往
遍寻老市村 , 石蛇古道静寂地讲述着老市村曾经的热闹过往 。
如果不是村中老人带路 , 破坏严重、被杂草掩盖的石蛇古道还真是难寻 。 在一片槟榔园的杂草丛里 , 勉强可以看到古道的轮廓 , 离古道不远处就是中线高速琼中段的加章隧道 。 今年(2015年)5月 , 中线高速(屯昌—琼中段)即将全面通车 。
石蛇古道位于老市村东1.5公里处 , 处于丘陵地带 , 地势南高北低 , 西南向东北走向 , 东边为碑记岭岭尾 , 南连碑记岭 , 西边为碑记岭主峰 , 北临水沟 。 古道周围没有永久性建筑 , 被农民开辟为槟榔园、橡胶园 。 石蛇古道建于清乾隆年间 , 是海南汉区与黎区贸易通商的必经之道 。 古道路面宽1.47米 , 其状弯曲如蛇 , 当地人称“石蛇” , 由于破坏严重 , 石道长度已无从得知 。
随着铁路公路航线的不断开辟 , 我国古代的驿路交通系统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 逐渐趋于瓦解和废弃 , 石蛇古道也不例外 。 由于解放后开辟了海榆中线公路 , 古道已不再是交通要道 , 年长月久 , 古道被荒废 , 村民在古道两旁种上槟榔树 , 挖取古道的石头另做他用 , 造成路面损坏 。 石蛇古道2013年被列为琼中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据村民回忆 , 上世纪70年代末 , 有一风水先生路过此地 , 看见石道像蛇 , 岭门市地形像蛙 , 为了不让蛇吃掉青蛙 , 他便建议村民在“蛇头”处钉一石碑 , 意为镇压住蛇 。 这一说法刚好符合村民们希望老市村恢复往日繁华的期盼 , “大概是1979年时候 , 村民们用拖拉机从岭门学校拉来一块当时是做石凳面的石板 , 钉在古道与老市村交界的地方 。 ”陈应超说 。
拨开半人高的杂草 , 钉在古道正中央的石碑只有70厘米高 , 说是石碑 , 其实上面没有任何文字 。 然而 , “石蛇”虽已被钉住 , 但村民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 。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
琼中老市村:黎汉交界古村落 集市贸易盛一时
(编者注:本文原载于2015年1月12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 , 见刊略有删减 。 )
来源:海南日报海南周刊
作者:林容宇
图片:朱德权
责任编辑:周钰 徐晗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