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太少,更多孩子上职高,适合商业社会吗

普通高中太少,更多孩子上职高,适合商业社会吗
一大约两年前 , 厦门的老同学和我聊天 , 说现在孩子升学的压力特别大 , 他家孩子刚上一年级 , 作业多得做不完 , 他们两口子下班晚 , 回来还得辅导孩子作业 ,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 , 夜都很深了 , 每天像打仗一样 , 搞得他特别焦虑 。我嘲笑他 , 何必呢?孩子才上一年级 , 这么鸡娃 , 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 老同学忧心忡忡地说:“不知道长沙如何 , 我们厦门 , 初中生将来能上普高的比例只有一半 , 另一半的孩子只能上职高 。 要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机会考大学 , 现在不努力怎么行?”我对老同学的话深疑不信 , 孩子怎么会没有高中上?以前没听说过呀 。 他再次强调 , 厦门确实如此 , 普通高中的容量只能招收约50%的初中生毕业生 , 其他的孩子只能上职高 。 我顿时对老同学充满同情 , 我潜意识里觉得那只是厦门的问题 , 我大长沙不存在这个问题 。一年前我去珠海 , 珠海的朋友忧心忡忡地说 , 现在初中升高中压力太大 , 大约只有一半的学生能上普高 , 另一半只能上职高 。 闻听此言 , 我虽然没有上次那么惊讶 , 但还是有些疑惑 , 莫非很多城市都这样?再后来我去一个湖南的镇中学 , 和老师聊起 , 老师说一些城市的孩子想办法到他们镇中学来上高中 , 因为城市里初中升高中竞争太大 , 很多孩子考不上高中 。和本城的朋友吃饭 , 席间聊起上高中的事 , 他们纷纷表示很难 , 竞争很大 。 我这才知道 , 长沙也是如此 , 上高中竞争很激烈 , 同样是约一半的初中生毕业生能上普高 , 剩下的只能去上职高 。前天晚上去逛超市 , 偶遇熟人 , 聊起孩子 , 他们两口子也是忧心忡忡 。 他们的孩子今年初三 , 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 他们担心考不上普高 。 两口子都是博士 , 就一个独生女儿 , 他们有能力让孩子多读几年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不需要孩子早早去工作 , 不想让女儿初中毕业就上个职高然后就去社会上飘 , 可是中考竞争太激烈 , 怎么能考上高中成了孩子和家长最焦虑的事 。 按孩子爸爸的话说 , 现在中考比高考的竞争还激烈 , 初中的孩子特别特别累 。这位爸爸不解的是 , 初中毕业才15岁的孩子 , 在自家旁边上高中 , 每天回家 , 天天被父母监管着督促着 , 难道不是最好的教育吗?非得让这么小的孩子上不成高中 , 送到离家很远的职校去 , 和一群同样考不上普高学习不好的孩子整天混在一起 , 没有优秀的榜样 , 远离父母的监管 , 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吗?青春期的孩子 , 年龄又那么小 , 稍不注意 , 就走歪了 , 搞不好整个人都会毁掉 。 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这一代父母来说 , 孩子考不成大学 , 真是心头之痛 。这位父亲觉得 , 高中不属于9年义务教育范畴 , 这没有问题 , 父母多掏钱就是 , 家长没有意见 , 现在基本上每个家庭 , 孩子上高中上大学的钱还是拿得出 , 只要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 怎么都行 。早早地 , 在孩子还只有15岁的时候 , 就用成绩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类别 , 学习好的进了普高 , 学习差的进了职高 , 这种对青少年过早的分级分类 , 把差的归一堆、好的归一堆的做法 , 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 上职高的学生会在自我认知上产生深深的自卑 , 甚至自暴自弃 。 现在很多初中和高中都禁止分普通班和尖子班 , 为的是让所有的孩子在心理上有一种平等感 , 不要让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过早地放弃 , 那么 , 中考时这么赤裸裸地以成绩为标尺把这么小的孩子划分成两个阵营 , 合适吗?这位家长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 在一半的孩子上不成普通高中 , 无缘考普通大学的现实面前 , 家长是没有办法淡定的 , 尤其是上过大学的父母 , 很难接受唯一的孩子在学业和前途上的这种挫败 。社会无论把职业教育捧得多高 , 现实的情况是 , 在中考和高考的选拔中 , 成绩最差的那一部分都进了职业院校 , 一定要说这部分上了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前途比上了普高和大学的学生还光明 , 这是谁也无法信服的 。 普通高中太少,更多孩子上职高,适合商业社会吗
二那么 , 国家到底应该多办普通高中 , 还是应该多办职业高中呢?家长们当然希望多办普通高中 , 因为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过早地归到学习不好的群体中 , 在十五六岁的年龄就去学那些所谓的实用技能 。 毕竟在中国 , 靠实用技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 几乎就是社会的底层 , 他们很辛苦 , 但所得甚少 , 人生也很难有出其不意的转机 。现如今 , 社会的大量资源都被好大学的毕业生占有了 。 社会的各种机会像是专门为好大学的毕业生准备的礼物 , 大公司、好职位、具有无限可能的发展前景 , 被好大学的毕业生们层层打开 , 他们可以尽情地享用 。 留给中职和高职生的 , 又是什么呢?哪个家长不想让自己孩子的人生拥有无限可能?国家多办职业高中 , 少办普通高中 , 让更多的年轻人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 , 这个指导思路到底是对的 , 还是错的?这种人才培养的思路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是有利的 , 还是有害的?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问题还可以探讨?不是专家们从很多年前就痛心疾首 , 认为中国培养了太多“眼高手低”的大学生 , 太多的大学生只会坐而论道 , 而没有从事具体工作的技能 , 导致大量人才浪费吗?目前这种多办职业院校 , 少收普通大学生的教育思路 , 不就是为了解决多年来专家们痛心疾首的高等教育资源浪费问题吗?这已经是定论了 , 为什么还需要探讨?因为时代变化了 。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得太快了 , 导致在很多事情上现实和认识之间总是不合拍 , 一个赶不上另一个 , 往往某种现实的弊端短期内集中显现 , 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个弊端并开始论证 , 最后国家根据专家的论证结果出台相关纠正措施 , 可是 , 等到纠正弊端的措施开始落地的时候 , 形势已经变了 , 现实中那种弊端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 而政策还在按照以前的认识加紧落地 。 这个时候 , 政策起到的就是消极的作用 。那么 , 在政府和民间对普通大学和职业教育的认识上 , 会不会有这种因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的不合拍呢?我认为产生了不合拍 。在中国加入WTO之初 , 对外出口迅猛发展 , 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了“世界工厂” , 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如饥似渴的需求 , 使得我们只要埋头生产就行 , 根本不愁产品的出路 , 产品的设计和营销等根本不用我们多操心 , 我们只要有大批的人站在流水线前夜以继日地生产就行 。 这一阶段我们特别缺产业工人 , 农民工的素质一时半会儿上不来 , 而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并没有从事生产制造的一技之长 。 这时候 , 急于用人的生产厂家向社会传达的声音就是 , 有点技术还能放下身段从事流水线生产的人急缺 , 那些上过大学没有技能还调子很高不肯上流水线的大学生没用 。这个声音曾经甚嚣尘上 , 国家决策者当然听到了 。 于是在教育政策上 ,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大办中职和高职院校 , 而对普通高中的建设没有太多热情 。 多地教育部门都有明文要求 , 每年的职校入读率要达到某个比例 , 甚至这个比例直接落实到初三老师身上 , 搞得很多初三老师只能根据班里学生的情况 , 对那些中考很可能达不到“普高线”的学生 , 进行劝说 , 以完成自己分内的“职校”招生任务 。 这就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约一半不到的初中毕业生能升入普高的背景 。但现在 , 我们国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全国范围内的就业情况与十多年前相比不同了 。中国入世18年来 , 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 , 生产厂家通过自己的培训和老员工对新员工的传帮带 , 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 。 毕竟 , 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都是普通人能应对得了的 , 不需要特别高精尖的专业技能 , 而那些特别高精尖的工序 , 可能既需要技术工人水平高 , 还需要生产设备高精尖 。而职业院校 , 既没有这么高精尖的设备 , 也没有会这些精密技术的老师 , 也就是说 , 企业真正需要的具有高精尖技能的技术工人 , 职业院校根本没有条件培养 , 这样的技术人才只能企业自己培养 。 而职业院校耗费三年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 , 可能和工厂三个月传帮带培养出来的员工在技术上没有多少差别 。而与入世之初那种普遍的产品短缺不同的是 , 经过18年的发展 , 中国人几乎在各行各业都干出了过剩产能 , 现在绝大部分企业发愁的 , 不是产品生产不出来 , 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出去 。 近几年产能过剩已经让国内的很多行业焦头烂额 , 行业内的很多企业因产品积压而命悬一线 。 相比于产业工人 , 企业更需要的是有想法能搞设计搞营销的员工 , 因为企业想往产业链的高端走 。 现在国家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 , 往高端制造业走 , 可是升级哪有那么容易?何况 , 人类社会消费的最大量产品还是为人的“吃穿住用行”等基本的生存需求服务的 , 大多是生活资料 , 对于基本生活资料 , 技能高端又能高端到哪里去呢?衣服、鞋帽、食品、家用电器、汽车等 , 他们的制造需要流水线工人特别高精尖的技术吗?众所周知 , 给美国苹果公司代工苹果手机和苹果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的富士康公司 , 多年来招聘员工的要求非常低 , 一般仅要求初中以上学历, 16-45周岁, 无任何传染疾病, 无纹身、刀疤 , 身心健康 , 会26个英文字母即可 。 富士康公司在大陆的用工规模最高时达到过120多万 。 如果连这么高端的制造企业都没有对高技能技术工人的强烈需求 , 那么 , 大量的职业院校根据自己对市场的想象培养出来的所谓技术工人又有多大市场呢?更糟糕的 ,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广泛使用 , 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机器换人”潮流正在风起云涌 。 用工巨头富士康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 , 创始人郭台铭公开表示:到2014年 , 富士康要装配100万台机械手臂 。 于此对应的是 , 富士康的员工数量在迅速减少 , 2017年底是80.3万 , 2018年底只有66.7万了 , 现在富士康的员工只有最高峰时的一半了 。 而“机器换人”的并不只有富士康一家 , 可以说近几年几乎每个大企业都在安装机械臂 , 产业工人的大规模失业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了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 , 近几年第三产品蓬勃发展 , 各类生活服务业供需两旺 , 互联网产业无孔不入 , 知识经济的大幕已经开启 。 而在第三产业弄潮的人 , 除了写代码的码农等 , 绝大部人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专业技能 , 他们需要的是思维、是认知 , 是想法、是眼界、是营销的意识 。 而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的能力 , 根本不是中职教育能够培养出来的 。 关于这一点 , 我的上篇文章《农村孩子上大学 , 比学专业更重要的 , 是提升思维开拓眼界》(点击阅读)做了详细论述 , 而且观点获得了无数人的高度认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中职教育或许是一个唐吉坷德式的过时的东西 , 它属于过去那个时代 , 并不属于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