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一书一地,读懂中国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一书一地 , 读懂中国
[樊锦诗]一书一地,读懂中国
本文插图

假期除了旅行也适合读书 。 下面这8本书 , 每本都由中国的一个地方着手写起 。 从今年新出版的尝鲜之作 , 到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从胶东半岛的淳朴原野诗 , 到额尔古纳河右岸鄂温克人的民族记忆 , 它们让你在文化中读懂中国之余 , 也有了下次的旅行灵感 。
胶东半岛的原野盛宴
[樊锦诗]一书一地,读懂中国
本文插图

过了小桥就是一片柞木、一片榔榆 , 它们中间的空地上长满了密密的白毛花 , 风一吹就像浪涛一样涌来荡去 。
—— 张炜《我的原野盛宴》
《我的原野盛宴》是今年春天新出版的一部非虚构自然文学作品 。
作者张炜从小生活在山东栖霞 , 他以孩童的视角从幼年的童真生活写起 , 描述了胶东半岛上三百六十多种动植物:在林子中邂逅的油亮小猪、惊鸿一现的银狐菲菲、同屋共处一冬的大雁『老呆宝』、上课时藏在盒子里的大蛹......在唤醒人们热爱自然的同时 , 作者带来一场『原野盛宴』 , 让低吟的原野再次焕发蓬勃生机 。
东北边陲的鄂温克人
[樊锦诗]一书一地,读懂中国
本文插图

我这一生见过多少座山 , 已经记不得了 。 在我眼中 , 额尔古纳何右岸的每一座山 , 都是闪烁在大地上的一颗星星 。 这些星星在春夏季节是绿色的 , 秋天是金黄色的 , 而到了冬天则是银白色的 。 我爱它们 。 它们跟人一样 , 也有自己的性格和体态 。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 。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 , 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 , 向我们娓娓道来——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 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 , 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 。 他们信奉萨满 , 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 , 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 , 人口式微 。
从巨流河到哑口海
[樊锦诗]一书一地,读懂中国
本文插图

妈妈去世后 , 他言语更少 , 近乎沉默 , 正似从汹涌的巨流河中冲进了哑口海 , 太平洋奔腾的波涛冲进此湾 , 仿佛销声匿迹 , 发不出怒涛的声音 。 正如莎士比亚的名句 , 人的一生 , 『充满的声音与愤怒 , 全无意义』 。
—— 齐邦媛《巨流河》
女性学者齐邦媛在八十多岁高龄创作出《巨流河》 。 一出版 , 就在台湾乃至华人届引起轰动 。 巨流河是清代称呼辽河的名字 , 她是辽宁的母亲河 , 这也是书名的来源 。
齐邦媛在书的前半部从她儿时的故乡写起 , 个人成长与家国丧乱如影随行;后半部写台湾光复后四七年起到台湾定居六十年来的工作生活等 , 描写了一个埋葬巨大悲伤的、并未远去却即将远去的20世纪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卡瓦格博
[樊锦诗]一书一地,读懂中国
本文插图

所谓神山卡瓦格博 , 指的并不仅是海拔6740米的主峰 , 而是以卡瓦格博为中心的一个山神的群体;崇拜这个山神群体的祭祀圈 , 也不受现代行政区划的限制 , 而囊括了以澜沧江上游为中心的藏族聚居区域 。 这组神山以及国内和国外藏区的许多神山 , 通过历史传说、亲属关系、主仆从属关系连接成更庞大的神山体系 , 覆盖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山地 。
——郭净《雪山之书》
卡瓦格博地区作为全球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 一直以来倍受世人的关注 。 但在这样一个不同文化广泛接触和融合的时代 , 卡瓦格博地区淳朴的民风和清净的自然 , 仍免不了全球化浪潮的冲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