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挣的这点工资,都是精神损失费” :每个假笑背后,都是一次“情绪劳动”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挣的这点工资 , 都是精神损失费” :每个假笑背后 , 都是一次“情绪劳动”
「女性力量」成长专栏是LinkedIn领英新推出的专栏 。 我们将联手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 , 为职场女性拆解职业道路上独有的困境 , 解读她们最关心的话题 。
Tina今年30岁 。 七八年来 , 她作为一名专业的市场经理人 , 已经陆续跳了不少中小型创业公司 。
最近经人介绍 , Tina又换了东家 。 钱给的挺多 , 但进去了才知道 , 大老板是个“控制狂”:
他不仅习惯性辱骂员工 , “0预算做事”是家常便饭 , 没达到预期就是一顿贬低;而且 , 他还尤其爱对女员工进行人身攻击 , 用词超出常人底线 。
业界传言 , 没有一名高管能在此人手下挺过2个月 。
“每天早上 , 我都要在家先哭一阵才能出门” , 她忍不住跟朋友说 , “挣的这点钱 , 还不都是精神损失费” 。
本文作者江湖边 , 简单心理作者 。 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 , 600万人选择的专业心理服务平台 , 自由且独立的人类聚集于此 。
滴!
【情绪@“挣的这点工资,都是精神损失费” :每个假笑背后,都是一次“情绪劳动”】你的“情绪劳动”强度已超载
为了不在办公室里“当场崩溃” , Tina的情绪已在极限的边缘——不同于脑力/体力劳动 , 这种现象被称为是“情绪劳动”负担过重 。
“情绪劳动”(emotional labor)的概念 , 最早是1983年由美国社会学家Arlie Hochschild在《管理的心》一书中提出的 。
当时 , Hochschild将其描述为:“为了让自己维持恰当的精神状态 , 必须诱导或抑制情感” 。
心理学家们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更符合心理学范式的定义 , 认为这是一种“在与顾客互动过程中 , 展现得体情绪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过程”(Ashforth & Humphrey, 1993) 。
比如:
空乘人员不管自己高不高兴 , TA都需要在工作时间里 , 扮演一个“微笑、温柔、体贴”的人 。
医生不管今天接了多少病人 , 经历了多少负面情绪 , “总是要维持一个专业、冷静的形象” 。
或者 , 你每天都要跟一个非常讨厌的同事开会 , 却依然不能表现出烦躁 。 你在会上表现出了职业的态度 , 但心里话却是“我真的想骂人” 。
本文插图
当一个人正在经历“情绪劳动”时 , TA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
Hochschild指出 , 人们大体上会有两种应对策略:
1. 表层扮演(surface acting)
当一个人感觉自己的情绪与“规则”要求的不一致 , TA会有意地调整自己的外在表现(比如表情、姿势、语调等等) 。
例如 , 感觉到顾客“自诩为上帝”的姿态时 , 改变自己的表情 , 做出一种迎合式假笑 。
表层扮演者更容易被对方“识破” , 也对职业有负面影响——人们看出TA在装 , 就不会给TA好评 。
2. 深层扮演(deep acting)
人们也可能利用更深层的手段(比如说服、想象)调整自我 , 通过调整自己的内心感受 , 向外展现出一种符合“规则”的情绪 。
它与表层表演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 个体的情绪体验与外在的表达是一致的 。
但是 , 如果Tina在工作中不能做到“深层扮演” , 就是不专业的吗?学会“深层扮演” , 就是Tina的答案吗?
不全是这样 。
研究者Bozionelos和Kiamou(2008)发现 , 一个人能否做到“深层扮演” , 跟情绪劳动的强度有关 。
虽然深层扮演者更不易离职或出现“情绪耗竭” , 但这只出现在低强度的情绪劳动中 。
换言之 , 如果强度高 , 深层扮演者一样受不了 。
“情绪劳动”的强度:
推荐阅读
- 「消化科李医生」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 【鲜闻快讯】杨颖不得了!一身简单穿搭超80000元,网友:我一年的工资
- 「根源」原创 2岁娃情绪不稳“一点就着”?3招读懂娃的内心,找到发火的根源
- 【水水画漫画】最美好的,总在最不经意时出现,但千万不要忽略这点!
- 『营养师雪姐姐』肝癌高发,除了喝酒,这3种食物,最好扔掉别吃,再省也不差这点
- 「情感」? 女人动情后,不要抛弃这点,他会让你魅力永驻
- [情绪]就算自己生气也不会胡闹的5位星座, 通情达理, 不会乱发情绪
- #悟禅心语#老人言:不计较得失,莫让情绪失控
- 美好,一直在身边@“老婆,我今天涨工资了,以后采取AA制,不然我太吃亏”“可以”
- 不完美妈妈■夫妻吵架“情绪失控”多恐怖?“男的当场跳楼,女的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