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火光之色》: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向大仲马的致敬之作( 二 )


#新京报#《火光之色》: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向大仲马的致敬之作
本文插图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 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 , 人称大仲马 , 法国19世纪作家 。 代表作包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 。
女版基督山伯爵的复仇始末
父亲马塞尔为玛德莱娜和外孙保尔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 但在短时间内 , 这笔遗产被彻底掏空 。 利用玛德莱娜对金融界形势的生涩 , 茹贝尔·古斯塔夫将她的财产和保尔继承的债券投资到罗马尼亚石油中 , 等到罗马尼亚石油行业崩溃的时候 , 玛德莱娜的个人资产几乎所剩无几 。 她的叔父夏尔也趁此机会分了一杯羹 。
至于报业的那位朋友 , 他一直在利用媒体报道向玛德莱娜提供“罗马尼亚石油行业形势大好”的虚假信息 。 一个每天只从报纸上获取信息的女人 , 自然很容易就相信了他们的观点 。 等到事后她去报社问责的时候 , 得到的回复是“不是虚假 , 您说得有点太过了!不 , 我们只是从某一个特殊角度来展现事实 , 仅此而已 。 另一些同行 , 则站在对立面上 , 写一些内容相反的东西 , 这样就让一切趋于平衡了!这就是观点的多样化 。 同样 , 您总不至于会指责我们的共和国精神吧!”
而玛德莱娜之前宽容对待的女佣蕾昂丝 , 也没有站在玛德莱娜这一边 。 在破产并被迫拍卖住宅之后 , 玛德莱娜发现原来蕾昂丝已经当上了茹贝尔的情妇 , 从一开始 , 蕾昂丝的事件便是有人精心布置的陷阱 , 而无知的她跳了进去 。 几乎被身边所有人背叛的玛德莱娜带着儿子保尔离开 , 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路 。 她的突破口也是蕾昂丝 , 凭借着掌握了她婚外偷情的把柄 , 玛德莱娜将蕾昂丝的情人变成了自己的工具 , 一步步摧毁茹贝尔和叔父夏尔的事业 。
《火光之色》的背景设置在上世纪30年代 , 正值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夕 。 其中的故事情节不少地方涉及了纳粹德国的崛起和战前法国的状态 。 茹贝尔在攫取了佩里顾银行的资产后 , 将投资目光放到了发展喷气式飞机上 。 在设计上他几乎就要成功了 , 但由于玛德莱娜的破坏 , 工程试验事故频出 。 叔父夏尔的政治事业也因为玛德莱娜在金钱上的栽赃而丑闻频出 , 最终惨淡收场 。
除了复仇故事之外 , 《火光之色》中还描述了当时欧洲的前景 。 环绕着跌宕情节的是法国对外界的迷茫 , 尽管故事里的角色都站在金融与政界的中间地带 , 但他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威胁似乎一无所知 。 包括玛德莱娜本人也只是一个德国威胁的利用者——她成功地将茹贝尔喷气式飞机的草图偷出并派人送给德国 , 从而制造出茹贝尔是德国间谍的景象 。 不过 , 酣畅淋漓的复仇故事很好地掩盖了这个特殊时期的道德选择 , 在玛德莱娜的情境中 , 我们也在文本中达成了所谓的“同谋” , 不会在乎玛德莱娜的行为是否会给法国未来带去损害 , 只要给主人公造成迫害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 小说便是圆满的 。 作为一部以通俗文学形式写成的小说 , 玛德莱娜几乎成为了一个绝对的存在主义者 。
相比之下 , 保尔喜爱的那位歌手倒是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人性的光辉 。 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正在驱逐毒害心灵的艺术 , 宣扬正统德国文化的时候 , 歌手索朗日·加里纳托接受了这一邀请 , 为纳粹当局提供了一份演出德国音乐家的节目单 。 当晚 , 希特勒本人都满怀期待地抵达了现场 。 然而在舞台上索朗日临时变卦 , 欺骗了所有人 , 演唱了一场关于压迫与反抗及关注犹太人困境的歌剧 。 她完全不在乎自己之前遭到的非议和之后可能遇到的迫害 。 如果说 , 《基督山伯爵》中 , 大仲马让海蒂与梅尔塞苔丝填充了理想主义的光辉 , 那么在本书中 , 歌手索朗日则是这一理想光辉的化身 。 作为一名以犯罪小说和通俗文学闻名的作者 , 在皮耶尔·勒迈特的小说中我们不能要求更多的反思与艺术创造 , 正如他所崇拜的作家大仲马一样 , 能够利用紧凑的情节 , 对历史人物的改编 , 让整本小说的章节如骨牌般清脆地倒下 , 便是其乐趣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