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纪录片《杜甫》热播,重访杜甫走过的大地山河丨周末读诗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纪录片《杜甫》热播 , 重访杜甫走过的大地山河丨周末读诗
前不久 , 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英国热播 , 引起国内众多读者关注 。 这也是西方有史以来第一部关于杜甫的纪录片 。 纪录片中 , 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来到中国 , 足迹遍布与杜甫有关的大地山河 , 河南、长安
(西安

、成都、三峡、湖南……依次在片中出现 , 并配以杜诗 , 让人仿若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极具传奇色彩的唐代 。
纪录片是诚恳的 。 可以看出 , 伍德崇仰杜甫 , 努力感知杜甫 , 并尽力进入以杜甫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此外还请来莎剧著名演员伊恩·麦克莱恩 , 朗诵了《壮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15首英文版杜诗 。 但正如有些读者感慨的 , 纪录片的内容似乎不够深入 , 因为真正理解另一种文化 , 从来都是不易的 。 试想我们面对莎士比亚时的感觉 , 便可想而知 。
上周的“周末读诗”已推出一篇杜甫与燕子的文章 , 本期“周末读诗” , 我们继续跟随杜甫的脚步 , 回到历史 , 在古老的大地山河中游走 。 本期选的诗与纪录片中的多有不同 , 这些多与大地山河有关的诗 , 更能展现这位“中国最伟大诗人”的热忱 , 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 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珍怜 。 这些诗是他“诗史”的一部分 , 也是他为自己写下的个人史诗 。
撰文 | 三书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 。 先哲老子说得很对 。
而春天 , 春天也从未错过 。
国破山河在
757年 , 春天再一次到来 。 对于诗人杜甫 , 对于长安 , 这个春天很不堪 。 沦陷经年 , 京城一片萧条 , 百姓流离失所 , 四处烧杀抢掠 。 前一年 , 肃宗在灵武即位 , 改元至德 。 杜甫听闻此讯 , 将家人安置在鄜州之后 , 只身匆忙奔赴皇帝行在 。 然而途中被安史叛军抓获 , 俘至长安 。 是年 , 56岁的王维亦为安禄山所得 , 被迫任伪职 。
与王维不同的是 , 杜甫当时名气不大 , 因此叛军对他不甚在意 。 我们熟知的《月夜》 , 即写于被俘后数月 , 诗题注曰:“陷贼和为官” 。 杜甫担任的只是微职 , 因此行动上比较自由 。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 , 皓月当空 , 杜甫思念家人 , 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诗:
“今夜鄜州月 , 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 , 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
他不写思念妻子 , 开口即说妻子此时如何望月 。 人被思念时 , 知或不知 , 已在思念者的怀里 。 接着写小儿女 , 孩子们年幼 , 尚不解人事 , 不懂世上正在发生的灾难 , 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此时的痛苦 。 因为不懂所以更让人“怜” 。 儿女或已烂漫入睡 , 妻子独自对月遥想 。 “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 堪称杜诗中罕见的香艳句子 , 古来论者评曰“笃于伉俪” 。 最后时空切换到想象中的相见 , 彼时在月下对坐应如梦中 。
春日 , 杜甫到曲江一带走走 , 看到春意盎然 , 百感交集而成此诗:
《春望》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国 , 在此既指国都 , 亦指国家 。 “国破山河在” , 乍闻如雷霆 , 如闪电 , 骇人听闻 , 可谓“目击道存” 。 这也是天才诗人的原创性 , 闪电般照亮黑暗中的存在 。 这一句细思令人痛心 , 令人掩泪 。 山河在 , 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国破山河在 , 那么国在山河破又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的“草木深” , 与“山河在”同样 , 道是无情却有情 。 春天没有忘记这里 , 然而因为没有人 , 或少有人行 , 草木竟长得这样深、这般寂静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花鸟乃春天的表情和声音 , 本是悦人耳目之物 , 此时见闻却令人悲泣 。 这一联也是互文 , 因感时事、恨别离 , 而花溅泪、鸟惊心 。 花开鲜妍 , 鸟鸣婉转 , 因其无知之乐 , 而使人羡慕转而自怜 。 草木花鸟 , 春天是它们的 。 人呢?人正在被战争被命运吞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