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纪录片《杜甫》热播,重访杜甫走过的大地山河丨周末读诗( 二 )


战火不熄 , 家人离散 , 老之将至 , 情何以堪?!
新京报■纪录片《杜甫》热播,重访杜甫走过的大地山河丨周末读诗
本文插图

杜甫(712—770年) , 字子美 。 汉族 , 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 。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 自号少陵野老 。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 , 与李白并称“李杜” 。
你的脚步是漫漫长夜
759年十一月 , 天寒地冻 , 杜甫一家困于秦岭深处 。 窘迫乃他的人生常态 , 然而是年尤其命悬一线 。 自七月弃官 , 离开华州后 , 先流寓秦州
(甘肃天水)
, 后生计无着 , 继而转徙至同谷
(甘肃成县)
。 他在诗里说“一岁四行役” , 走过了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青阳峡、龙门镇、积草岭、泥功山等荒野 。
在同谷住了近一个月 , 衣不蔽体 , 食不果腹 。 杜甫每天扛着一把锄头 , 饥寒交迫 , 游荡在山里 , 希望挖些土芋给家人充饥 。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二》
长镵长镵白木柄 , 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独无苗山雪盛 , 短衣数挽不掩胫 。
此时与子空归来 , 男呻女吟四壁静 。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 , 闾里为我色惆怅!
如果挖到土芋
(即黄独)
, 他一定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 可惜运气不好 , 山雪覆盖着大地 , 连个土芋苗也见不着 , 往往空手而归 。
七歌中的这首唱给他的锄头
(长镵)
。 尽管无功 , 然非锄头之过 。 诗人与锄头倒像患难与共 。 短衣数挽的诗人 , 握着白木柄的锄头 , 在落雪的山野相依为命 。 这正让人感觉到杜甫的纯真 , 勿论草木虫鱼鸟兽皆与共情 , 就是对一把锄头 , 诗人也满怀怜爱感激 。
空手归来 , 家里静得可怕 , 孩子们饿得缩在角落呻吟 。 无法想象一个父亲此时内心的痛苦……
除了长歌当哭 , 还能如何?!
新京报■纪录片《杜甫》热播,重访杜甫走过的大地山河丨周末读诗
本文插图

《杜诗镜铨》 , 杜甫 著 , 杨伦 笺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5月版
【新京报■纪录片《杜甫》热播,重访杜甫走过的大地山河丨周末读诗】忽在天一方
759年底 , 经过无数天的生死跋涉 , 杜甫一家终于抵达成都 。 当夕阳照着风尘仆仆的衣裳 , 他环顾山川之异 , 忽觉在天一方 。 未及高兴 , 复生哀伤 。
《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 , 照我征衣裳 。
我行山川异 , 忽在天一方 。
但逢新人民 , 未卜见故乡 。
大江东流去 , 游子去日长 。
曾城填华屋 , 季冬树木苍 。
喧然名都会 , 吹箫间笙簧 。
信美无与适 , 侧身望川梁 。
鸟雀夜各归 , 中原杳茫茫 。
初月出不高 , 众星尚争光 。
自古有羁旅 , 我何苦哀伤 。
锦城静美得像一个梦 。 这里似乎是另一个时光:“曾城填华屋 , 季冬树木苍 。 喧然名都会 , 吹箫间笙簧” 。 杜甫心想:眼前往来的这些人啊 , 你们不知道我这个异乡人遭遇了什么 。 大江东流 , 游子却逆向行走 。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 曾何足以稍留?然而回不去 , 不得不留!人被命运所困时 , 往往会情不自禁地羡慕鸟的自由 。 尤其日暮时分 , 鸟雀回巢 , 而人在茫茫大地上却无家可归 。
悲怆的交响
在成都草堂度过三四年 , 虽每依北斗望京华 , 杜甫的生活总算安定了些 。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 这份微薄的幸福很快又被时代风云刮走 。 向来接济他的好朋友严武调离成都 , 他在蜀地又漂泊了一阵 。 764年 , 严武复回成都 , 并表杜甫在自己的幕府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 这首《宿府》即作于此时:
清秋幕府井梧寒 , 独宿江城蜡炬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