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王辉斌:最喜狂澜收笔底 ——我与杜甫研究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王辉斌:最喜狂澜收笔底 ——我与杜甫研究
历史研究■王辉斌:最喜狂澜收笔底 ——我与杜甫研究
本文插图

万里桥西万里茵 , 风光无限草堂新 。
溪穿水槛娟娟净 , 竹映红墙处处春 。
最喜狂澜收笔底 , 难忘瘦骨壮江津 。
龙蟠虎卧一诗圣 , 四海安危共苦辛 。
1979年3月 , 我第一次到成都时 , 因游览了闻名已久的杜甫草堂 , 而在九眼桥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 , 趁着游兴未去之际 , 当晚写下了这首《成都游杜甫草堂》的小诗 , 并在几年后将其发表于《北京政协报》的副刊上 。 其中的“最喜狂澜收笔底”一句 , 由于是对杜甫诗歌的称美 , 因而便被我借来作为了本文的标题 。 我对杜甫的研究 , 虽然与我当时研究李白颇具关联 , 但我从小就仰慕杜甫并喜欢读其诗 , 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 说到对杜甫的仰慕 , 发生于40多年前的一件小事 , 庶可作为我在这方面的一个见证 。
1968年11月 , 当时正是“十年文革”期间 , 由于受冯至《杜甫传》之杜甫“生在河南巩县东二里瑶湾”的影响 , 我曾与两位友人前往寻访 。 记得在某一天的下午4点 , 我们一行三人坐上了从郑州西去的火车 , 未久老天便下起了鹅毛大雪 , 待到巩县火车站时 , 已是晚上8点 , 而雪则比先前下的更大了 。 出站后 , 我们一路小跑到巩县政府招待所登记 , 但答复是客已满 , 接着又询问了其他几家旅店 , 答复也是客满 , 这时有人告诉我们 , 火车站旁边有一家澡堂 , 晚上10点后可以住宿 , 于是 , 我们只得又从县城折回火车站 。 待寻找到了那家澡堂时 , 刚好10点整 , 我们进门后即掏出介绍信 , 并向服务员说明情况 , 当服务员正准备为我们办理入住手续时 , 讵料从澡堂内出来一位彪形大汉 , 听说我们是从湖北来的 , 二话没说 , 抄起墙边的一根木棒便向我们挥来 , 且一边挥一边骂 , 弄得我们不知所措 , 只得从澡堂仓皇逃出 。 这时 , 外面已是一片银白世界 , 而夜已深 , 无奈之下 , 我们只好到火车站侯车室避避寒 。 侯车室很小 , 连值班员共5人 , 都围着一个火炉在喝茶聊天 , 当值班员得知我们的遭遇后 , 很热情地挪出一块地方 , 让我们坐在火炉边取暖 , 并与之聊天 , 且一直聊到了天明 。 早上8点左右 , 我们在巩县街上吃完早餐后 , 便开始了踏雪访瑶湾的行程 , 待到瑶湾时 , 飞卷的雪花已将天上地下连成一片 , 不仅未见到“杜甫故里”的任何遗迹 , 而且“湾”子里连个人也没碰到 , 于是 , 我们只得折路而返……
在我的人生之旅中 , “踏雪访瑶湾”虽然早已成为了历史 , 但那位彪形大汉对我们以大棒相待的原因 , 却是我至今都没有弄明白的 。 瑶湾之行虽然毫无所获 , 但10年后的草堂之游 , 却使得我对杜甫更是仰慕有加了 , 而上引的那首《成都游杜甫草堂》诗 , 即雄辩地证实了这一点 。 此后的1983年8月 , 我在一份地方小报上发表了《略谈李杜诗风》一文 , 再4年后的初春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1期发表了我的《李杜初识时地探索》一文 , 所以 , 我真正意义上的杜甫研究 , 即因此文的发表而正式介入 。

以“杜诗学引”一文而著称于杜学界的元代文学家元好问 , 在该文中曾认为 , “杜诗学”所包含的研究对象 ,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其一是杜甫诗歌 , 其二为“子美之《传》、《志》、《年谱》” , 其三即“唐以来论子美者” 。 而我对杜甫的研究 , 不仅重在前两个方面 , 而且是以“子美之《传》、《志》、《年谱》”为研究重点的重点的 , 而此 , 也是我的第一篇“研杜”之作为《李杜初识时地探索》的原因之所在 。 传统的说法 , 李白与杜甫相识于天宝三年春之洛阳 , 但我在这篇文章中则认为 , 李白与杜甫相识的“时地” , 为天宝三年五月末与六月初之梁园 。 《李杜初识时地探索》发表后的第二年5月 , 我应邀到四川射洪参加“全国首届陈子昂学术讨论会” , 并在会议期间结识了时任《杜甫研究学刊》主编的濮禾章先生 , 当濮先生得知我曾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了《李杜初识时地探索》一文后 , 当即向我约稿 。 有人约稿自然是一件好事 , 所以我当时就很爽快地答应了 , 并且于三个月后给濮先生寄去了两篇稿子 , 而且也很快收到了濮先生“发表”的回信 。 就这样 , 我便将杜甫列为了我研究唐代诗人的又一个重点对象 , 于是 , 我的“唐代诗人系列研究” , 好就由二人(李白、孟浩然)增加到了三人 。 而且 , 我对李白、孟浩然、杜甫(以研究的先后为序)的研究 , 还表现出了一个明显的特点 , 就是我对这三人的研究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 这在当时与今天的唐代文学研究界 , 也是无人可与之相比的 。 正因此 , 10年后的1999—2012年 , 我研究李白等三人的成果 , 也就相继在这三年中推出 , 此即《杜甫研究丛稿》(1999年)、《李白求是录》(2000年)、《孟浩然研究》(2002年)三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