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刘华清』儿童青少年厌学与心理障碍


老王是我多年的心理学界好友 , 我们之间经常一起开会并切磋心理治疗技术 。 周日早上他给我打来电话求救:说他妹妹的9岁儿子好久都没有来自己家了 , 接近一个月不愿意去学校上学 , 上课时候脑子变慢且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 , 吃饭没有胃口 , 入睡很晚 , 多数时间玩手机游戏或在电脑里玩网络游戏 。 以前每周很乐意到我家玩耍、游戏 , 现在在家也经常为微小的事情发脾气 。 有时说 , 人活着真没有意思 , 不如死了的好 。 焦急的老王问我:“我的小外甥到底怎么了?心底高兴劲儿哪去了?”
依据老王的简短述说 , 我初步考虑老王的外甥可能患上了儿童抑郁 , 我积极建议老王让其妹妹带孩子尽快到专科医院儿童心理科求治 。
儿童抑郁的发病率不容忽视
人们可能习惯性地觉得 , 孩子还小 , 天真烂漫 , 不愁吃不愁住 , 不需要为生计所迫 , 不需要处理那么多人际关系 , 不用想那么多复杂的人和事 , 不用完成那么多繁忙的工作和家务 , 没有大人那么多的压力……总之 , 没有理由出现抑郁呀!
然而 , 大量研究和临床接诊都发现: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的比例也很高 。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与成人不相上下 , 在澳大利亚为12.1% , 瑞典为11.4% , 法国13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 , 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10% 。 整体而言 , 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在10%左右 。
从年龄上来说 , 青春初期是抑郁的易发阶段 ,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病早1—2年 。 在我们儿童心理门诊中 , 6岁以下的孩子被诊断过患有抑郁 。
儿童青少年最多见的抑郁症状 , 是情绪低落、易激惹和精力减退 ,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思考问题 。 12岁以上 , 出现自责、无价值感的比率也增高 。
【『儿童心理刘华清』儿童青少年厌学与心理障碍】在性别上来说 , 从童年期到青少年期 , 女生的抑郁水平显著增加 。 整体而言 , 在青春期前 , 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 。 但在青春期后 , 这一结果却相反 。 这与女生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 和由之带来的压力等 , 有关系 。
所以 , 如果是家有男孩 , 从小学五六年级 , 应该关注其情绪的变化 , 是否有抑郁可能 。 如果是女孩 , 尤其要关注她们生理发育变化阶段的心理健康 。
不容忽视的发病因素
1、有家族史 , 后代患病风险增加 。
从遗传角度来看 , 有结果显示 , 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 , 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 , 且血缘越近 , 发病率越高 。 未患抑郁的父母表现出严厉惩罚、充满批评、拒绝和敌意 , 以及过度干涉和保护等 , 同样将导致或加重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 , 父母要给以孩子更多的关注理解 , 以及情感上的温暖 。 如母亲对幼儿敏感性高时 , 能减轻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或减少患病的概率 。
2.父母的教养方式与父母的婚姻质量
从家庭因素来看 , 儿童青少年抑郁与母亲关系更大 。 如果父母心理控制力较差 , 对孩子的接纳度较低 , 常常将各种愤怒、不满或抱怨归在孩子身上 , 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 在我们医院儿童心理门诊中 , 经常可以发现母亲本人正在接受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治疗 。
如果父母婚姻关系破裂 , 孩子患抑郁的可能性更大 。 且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 。 但原本存在严重婚姻冲突的父母 , 如果离异或分居 , 反而可能减少孩子抑郁的危险性 。 且分手两年后 , 这种危险度更为降低 。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 , 父母双方如果关系破裂 , 对孩子影响最小的 , 是父母好合好散;影响最大的 , 是父母的互相诋毁 。
3长期寄宿、频繁转学、搬家 , 增加抑郁的发生几率 。
在社会支持方面 , 当儿童青少年感受到缺乏同伴、老师和朋友支持时 , 更容易患抑郁 。 最常见的是缺少朋友、孤独感、在学校里缺少愉快感 , 和同伴关系差 。 当特定原因导致生活环境的改变 , 如寄养、寄宿上学、搬家、转学等 , 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的风险也会增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