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陈东升: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11)


3.长寿时代劳动力老化 , 影响社会创新效率
长寿时代面临整个社会创新效率的挑战 。 人类的创新活动并非平均分布在整个生命周期中 。 研究表明 , 个人创新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倒“U”型曲线 , 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进取能力不如年轻人 , 劳动力老化将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科技创新动力提升带来不利影响(马学礼、陈志恒 , 2014) 。 此外 , 长寿时代将延长人类的工作年限 , 年长者处于组织内重要位置的时长也会相应增加 , 年轻人升迁难度加大 , 有可能限制创新才能和创新意愿的发展 。 综上 , 长寿时代可能会对社会整体创新效率有负面影响 。
4.长寿时代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
长寿时代的到来本身也可能加剧财富的不平等 。 为了研究其作用机制 , 可将社会人口分为年轻人口和老龄人口两组 。 从组内角度看 , 长寿时代可能导致收入和消费的差异随时间延长不断扩大 。 同龄人之间消费和收入的差异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 , 因为个体的收入和消费受自身教育、职业、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 而这些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放大(Deaton and Paxon , 1997;Chen et al. , 2017) 。 例如 , 脑体劳动者收入的剪刀差长期存在 。 近年来由于劳动成本的上升 , 上述情况有所缓解 。 但脑力劳动者可以通过经验积累、不断学习等方式降低人力资本下降速度 , 而体力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直接受其身体健康状况影响 , 随着年龄增大 , 丧失劳动能力的风险不断升高 , 因此长期看二者的收入差距有可能拉大 。 中国1996~2009年的收入和消费数据显示 , 人口老龄化确实会加剧组内收入不平等(董志强等 , 2012) 。
从组间角度看 , 长寿时代可能拉大年轻人口和老龄人口的收入差距 。 在现行的工作模式和退休制度下 , 长寿时代将会产生更多不直接参与生产的老龄人口 , 这部分人口不参加第一次分配 , 而主要参与第二次分配 。 然而 , 由于社会建构的因素影响 , 老年人在第二次分配中也不占据主导地位 , 因此老龄人口的经济状况主要取决于年轻时的财富积累 。 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 , 参与社会生产的年轻人和不参与社会生产的老年人之间的财富差距将不断拉大 , 进而导致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 。
与收入不平等伴生的是健康不平等问题 。 低收入群体由于缺乏营养、无法有效获取医疗资源等多重因素导致健康状况相对更差 。 研究指出 , 中国老龄人口的健康不平等也日益凸显(杜本峰、王旋 , 2013) 。 综上所述 , 长寿时代一部分老龄弱势群体可能会面临贫病交加的境况 , 他们需要社会更多关注和支持 , 同时也对现行的福利制度和公共财政提出更高要求 。
(二)长寿时代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
1.长寿时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替代率提升
在前文的分析中 , 我们从理论层面列举了老龄人口占比增加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 。 但是 , 针对OECD国家1960~2011年的实证研究显示 , 人均GDP的变化和老龄人口占比的关系并不显著(Gehringer and Prettner , 2017) 。
理论层面与实证分析的偏离可能源于人们低估了长寿时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 而当前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国家却往往是自动化技术发展较快的国家 。 Acemoglu和Restrepo(2017)的理论文章从两方面讨论了劳动力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 一方面劳动力下降导致总产出下降 , 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的下降会内生性地激发产业自动化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 最终的总产出并不一定下降 。 后者会发生主要是当资本和劳动力的缺口足够大时 , 资本变得比劳动力更便宜 , 通过资本转化的机器代替劳动力变得有利可图 。 另有研究指出长寿对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 其对OECD国家的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一理论(Gehringer and Prettner , 2017) 。
2.“长寿经济”创造新的供给与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