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陈东升: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14)


《管理世界》|| 陈东升: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
文章图片

图6:日本1970~2017年劳动生产率增速分解资料来源: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报告 APO productivity Databook 2019 , https://www.apo-tokyo.org/publications/ebooks/apo-productivity-databook-2019/
日本银发经济相关消费需求提升 , 但并未完全迎来长寿经济 。 长寿时代下消费是日本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 , 日本内阁府数据显示 , 消费贡献了近60%的GDP 。 虽然日本人口总量近年出现缩减 , 但日本的消费总量整体呈稳定低速增长态势 。 日本社会与老年人相关的医疗保健、护理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中的占比逐渐提升 。 日本的老年人更多扮演消费者的角色 , 通过消耗性的消费推动经济进步 。 虽然日本也在适应老龄化的挑战 , 部分老年人退休后仍参与劳动力市场 , 但我们认为 , 其参与程度生产力规模和创造力还不足以使日本老年人成为生产者和创新者的角色 , 长寿经济还并未在日本完全实现 。
老年贫困也加大了日本社会收入差距 。 随着“老龄少子化”现象加剧和医疗成本提升 , 日本的老年贫困问题日益突出(丁英顺 , 2017) 。 同时 , 劳动人口下降导致养老金缺口逐年扩大 , 对公共财政造成沉重压力 。 由于收入相对较低的老龄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 日本社会总体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 从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来看 , 1985~2015年30年间 , 日本社会的基尼系数大幅上升 。 其他发达国家的数据也表明随着老龄化进程加深 , 社会的不平等程度将会加深 。
《管理世界》|| 陈东升: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
文章图片

图7:各国1985~2015年老龄化与基尼系数变化趋势资料来源:OECD数据库 , https://stats.oecd.org/(四)对中国的启示
1.通过教育提高人力资本 , 以抵消劳动力和生产率下降的影响
与日本20世纪70年代相似 , 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 , 消费逐渐成为经济的驱动力 , 与之对应的 , 第三产业占GDP比上升 , 第二产业占比经历顶峰后下降 。 产业结构转型直接影响劳动力需求结构 , 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也相应增加 。
服务社会下 , 教育带来人力资本上升 , 可以抵消部分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下降的影响 。 不论是从个人收入还是从宏观经济角度 , 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都极高(Psacharopoulos , 1994) 。 教育是造成各国生产力差距的重要原因 。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 , 生产力越发达(Mankiw et al. , 1992) 。 正如日本高素质劳动力是对冲劳动生产率下行的重要因素 , 教育红利对劳动力需求有较强的替代作用 。 长寿时代下的老龄人口占比提升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工业社会中 , 而通过投资教育提高人力资本 , 在服务社会下可以有效地抵消劳动力萎缩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
2.加快技术替代 , 通过技术创新引导经济增长
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应用将成为解决劳动力下降的重要手段 。 日本的例子中 , 自动化和机器人产业顺应着长寿时代蓬勃发展 , 许多行业加快了机器和技术替代人力 。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 经济学家预言的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的时代在不断逼近 。 世界银行的数据则显示 , OECD国家中将有57%的工人的工作能被机器取代 。 从1993年到2007年 , 欧美已经投入经济生产的机器人增长了4倍 , 数量大概在150万~175万之间 。 波士顿咨询估计 , 这一数量在2025年将会增长至400万~600万 。 各行业使用机器人情况分别为:汽车行业使用了39%的机器人 , 居各行业之首;电子、金属、塑料化工行业分别为19%、9%和9%(Acemoglu and Restrepo , 2017) 。 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力 , 将提高生产效率 , 加速自动化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 进而进一步引导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