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青少年抑郁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 )
抑郁症患者常常还会出现许多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与价值观遗留的惯性 , 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看待事实的方式 。 在讲求以孝道为重的过去 , 我们并不鼓励父母给予孩子平等的对待 , 甚至默许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所有物 , 与财产几乎无异 。此时父母尊重孩子独立的情感发展简直是一个奢侈与例外 , 大多数情况下 , 他们会滥用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力 , 给孩子强行摊派自己的意志 , 进行情感索取 , 而社会并不将此当作错误或不当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 孩子们都只能妥协 , 无形之中背负着父母潜在的情感债务 , 并被这些背负所塑造着 , 当孩子逐渐放弃自己本来的自我表达 , 将自己的真实需要压抑下去 , 并努力扮演父母的要求与期许以维持父母的接纳时 , 可以说这就是假自我形成的基础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内化的父母 , 当我们自小内化的这个父母没有给予我们的感受充分的尊重与理解时 , 我们也没有学会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 , 而当我们与外界互动、尤其是建立亲密关系时 , 其互动模式常常会重复着过去的创伤与缺憾 。在人际关系里缺乏安全感与自信几乎是所有抑郁症患者的通病 , 这些安全感及信任的缺乏恰恰是因为过去作为孩子时的真实感受并未被自己的父母所理解甚至所看到的缘故 , 因为真实的感觉不被接纳 , 压抑下去后所为维系的也不过是有条件的接纳 , 如此在后来长大后 , 为了获得与别人之间的关系 , 他们也会过多地妥协与压抑自身的情感需要 。越是亲密的关系 , 创伤遗留的展现则越是淋漓尽致 , 我们渴望向伴侣得到的 , 恰恰是我们自童年里就缺乏的东西 。 父母因为自身情感发展程度的原因 , 无法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 这甚至超乎了父母的意愿 , 因为也许父母本身也处在他们自身的童年缺憾当中不得解脱 。
抑郁是我们这个时代社会转型的伴随物在现代社会 , 适应不同环境和与不同人相处的方式成为了一项基本要求 , 人格缺陷容易显露 。 当环境出现变化、要求我们走出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时 , 抑郁的状态往往更容易出现(暴露) , 因为这样要求人们有一个独立自主的自我去应对斡旋生活的各种挑战 。我们文化里的习惯与价值观 , 无形之中所导向出来的并不是鼓励我们去拥有真实的自我 , 不是鼓励我们去认真对待自己的情感 , 而是否认自己的真实自我与情感 。 几千年以来的集体主义文化 , 要求我们的不过是去扮演好那个文化和群体所要求的角色 。 而现代化过程之中的中国 , 那些潜藏着的问题得以爆发 , 抑郁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 。从神经系统理解抑郁症的症状首先要强调的是 , 我们可观察到的抑郁症人群的悲伤、快感缺乏、厌恶感、消极回避 , 焦虑失眠 , 以及行为和生理反应(例如退行、失活、 , 食欲不振) , 我们称之为症状 。 药物治疗 , 主要缓解的也是躯体层面与神经系统层面的症状问题 , 而我们更需要了解的 , 是躯体症状背后 , 神经系统运作的机制 。认知科学先驱阿朗·贝克彻底改变了抑郁的科学研究 , 他阐明了抑郁障碍的生物学机制 , 巩固了这种障碍的一些认知特征 。 贝克和他的同事基思·布雷德迈尔(Keith Bredemeie)发表在《临床心理科学》的一篇文章 , 形成一个全面的抑郁症理论依据 。贝克是美国心理科学联合会成员、詹姆斯·麦基恩卡特奖获者 , 他和布雷德迈尔吸收并借鉴了多层次的分析以及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包括临床、认知、生物和进化的方法——为抑郁症的症状学及其自身特点提供一个从诱因到痊愈的广泛框架 。
阿郎·贝克 Aaron Beck 2016根据图一综合模型可看出 , 遗传风险和早期经历/创伤都有助于信息处理的偏差和生物应激反应的发展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些倾向会导致“消极认知三联组”的发展(即消极自我、消极世界和消极未来的信念) 。反过来 , 这些信念的形成和活化进一步加剧了认知偏差和应激反应 。 早期经历/创伤在消极信念的形成中起着直接的作用 。 升高的压力反应和根深蒂固的认知偏见导致了这些处在风险之中的个体对消极信念的信奉 。 消极自我 、消极世界信念和消极未来的信念 , 这三种信念的结合 , 贝克称其为“消极认知三联组” 。 当这些(例如 , 通过压力性的生活事件) 被激活时 , 这些信念触发了一致的情绪 , 如悲伤、快感缺乏、厌恶感、以及行为和生理反应(例如退行 , 失活 , 食欲不振) 。
图一 抑郁倾向根据图二模型 , 沉积的压力和消极信念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消极的认知评价 。 如果个人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资源 , 就会启动各种进程节省精力以补偿这种损失 。具体而言 , 这些过程包括:(a)消极自动化思维产生的认知和情感症状(例如 , 悲伤 , 自卑感)和(b)自主反应和免疫应答造成的“病症行为反应(例如 , 厌食症 , 快感缺乏)附加失眠症 , 进而导致消极信念的增强/加强 。一旦这一神经系统运作程序被激活 , 决定是否/何时终止该神经系统运作程序的因素有许多 。 这些因素包括:个体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 , 个体思维心理认知的重构 , 以及面对问题 , 解决问题勇气与毅力 。 然而 , 消极的信念潜在地破坏了这些心理程序的运作 , 神经系统倾向于维持抑郁症状的相反的过程(例如:反刍思维、回避应对 , 心理冲突)可以对个体产生附加的应激因素 。
推荐阅读
- #潇湘晨报#株洲一男子“悬坐”13层楼顶欲轻生,消防员死死抱住他的腰,家属称患有抑郁症
- [法治常德]桃源警方捣毁一青少年抢劫犯罪团伙
- #铜川热点#4名青少年连续作案 铜川警方深挖牵出其他140起案件…
- 「瞰亳州」庄周街道七里许村青少年王家辉捐出“爱心零花钱”
- 战疫:战疫日记之陈凯——在武汉协和西院,我宽慰了一位抑郁症患者
- 我对张文宏主任医生的粗浅看法
- 我对方方的认识
- 抑郁症正念疗法十年经验谈
- 我对房产投资以及房产股投资的一切浅见
- 我对这次抗疫的总结(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