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的技术工人系列3,宋朝的刻书大工匠

古今的技术工人3宋代的刻书大工匠金岷彬宋朝的雕版印刷非常興盛 , 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精美的版刻圖書 , 其中有大量的善本 , 成為今天圖書館業的寶藏 。 宋版書也因為雕刻細作、校勘認真、用紙優良、墨色濃黑耐久、印刷精美 , 而成為後世元明清諸朝的印刷楷範 。 刻書與刻碑不同 , 在不少的印本書裡留下了刻書工匠的名姓 。筆者對宋代文字工匠的關注 , 首推眾所周知的 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史料記載 , 見和畢昇同時代的北宋著名學者沈括《夢溪筆談》一書“卷十八 , 活板印刷” 。 本文囿於字數之限 , 對沈括書的原文擇說其要點:畢昇用膠泥製作活字 , “每字一印 , 火燒令堅” 。 準備好活字後 , 就可以逐一地用活字排出文章 , 供印刷 。 印刷作業完成後 , 還可以拆版 , 活字再作它用 。 如果遇到事先不具備的“字庫外字” , 可以“旋刻之 , 以草火燒 , 瞬息可成” , 補充進印刷版裡 。 沈括還緊接著寫下一句 , 讓筆者特別關注——“不以木為之 , 木理有疏密 , 沾水則高下不平 , 兼與藥相粘 , 不可取 。 ”讀這些話讓筆者感到畢昇起先可能是刻書版的雕版工匠師 , 所以一開始試驗活字排版 , 採用了木頭活字;但是畢昇在試驗活字排版印刷過程裡 , 感到木刻活字“不可取” , 繼續另外試驗 , 採用了膠泥活字方式 。因為沈括和畢昇是同時代的人 , 沈括在《夢溪筆談》關於活板印刷的記載最末尾 , 還有這麼一段話:“昇死 ,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 至今寶藏 。 ”沈括的子侄們得到了畢昇的泥活字印 , 並且珍藏在沈家 。 這段話更證實了沈括本人清楚 , 畢昇雖然使用膠泥活字 , 但畢和沈二人都知道木活字在前期試驗裡的缺陷 。筆者認為 , 是雕刻書版的技藝生涯 , 啟發畢昇想到了要有意識地雕刻單個的“每字一印” 。 這是因為雕好的書版可以長期存放 , 反復印刷 , 但時間長久難免局部損壞:印版皴裂、筆劃脫落、蟲蛀鼠咬 。 對於這些局部損壞 , 勢必要另刻單獨的字來填補進原來的印版損壞處 。 這是促成畢昇雕刻“每字一印”的技術誘發因素 。 古代中國發明活字印刷術有自己的技術淵源 , 有自己的人才基礎 , 畢昇是中華民族的精英 , 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工匠師 。可惜 , 漢字的字數太多 , 畢昇的發明未能在中文印刷實踐裡得到廣泛使用 。 在近代工業性的鉛活字印刷術未傳播到中國之前 , 中國本土的活字印刷術雖然歷代都有人堅持試驗使用 , 卻始終沒有發展成為中文印刷的主流技術方式 。 德國的古騰堡也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 用在字母文字的排版印刷 , 古騰堡的活字技術在西方字母文字圈里迅速普及 。(96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