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届书法国展:有行书,有草书,为何缺少行草书?

每四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展 , 把投稿类型分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篆刻、刻字几大类 。笔者认为 , 这种把参展书体分为篆、隶、楷、行、草五体的做法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 。
『』12届书法国展:有行书,有草书,为何缺少行草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轼《前赤壁赋》卷局部
在书法艺术的演变中 , 多有不同书体兼融的例证 , 如汉《祀三公山碑》 , 清杨守敬评:“非篆非隶 , 盖兼二体而为之 , 至其纯古遒厚 , 更不待言 , 邓完白篆书多从此出 。”又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 , 应是楷隶行草多体兼容;再如苏轼《前赤壁赋》 , 也是行楷书法兼融的典范;再如高二适先生晚年所作也是诸体合一于其笔下的 。
【『』12届书法国展:有行书,有草书,为何缺少行草书?】『』12届书法国展:有行书,有草书,为何缺少行草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2届国展行书、草书展厅
这里仅就行草书体而言 , 在古人书论中早已有明确论述 , 清刘熙载《书概》云:“行书有真行 , 有草行 。真行近真而纵于真 , 草行近草而敛于草 。”
行书(真行、草行)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 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 。“行书”之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 , 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 , 俱学之于刘德升 。”唐代张怀瓘《书议》云:“夫行书非草非真 , 离方遁圆 , 在乎季孟之间 , 兼真者谓之真行 , 带草者谓之行草 。”可见 , 古人早就把行草书作为一种书体对待 。
『』12届书法国展:有行书,有草书,为何缺少行草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2届国展行书作品
中国书协也曾连续举办全国行草书法展 , 因此 , 我认为作为四年举办一次的国展 , 人为地把参展书体和标准设定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 不但不符合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 , 而且更不符合书法学习、传承、创新的规律 。
当下书法艺术管理者只是简单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 , 没有深究其内在本质规律 。因为当下这种全国书法展览相对于书法史来说 , 还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事物 , 也就短短几十年时间 。如果管理层能在当下予以足够的重视 , 也许亡羊补牢 , 为时未晚 。
『』12届书法国展:有行书,有草书,为何缺少行草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2届国展草书作品
各级各类书法展赛活动风起云涌始于20世纪80年代 , 尤其是近十年来 , 以入展、获奖而能够成为国家级、省级书协会员为驱动 , 以设立等级奖、重金奖励为诱饵 , 书法展赛达到愈演愈烈的程度 。
毋庸置疑 , 书法展赛的兴起对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 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 , 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是 , 广大参与展赛活动的书法爱好者为了能够入展、获奖 , 总是围绕着展览的导向、评委的指挥棒打造作品 , 形成了大量复制名家、抄袭古人 , 带有制作性、工艺性、程式化的创作 , 乃至形成了千人一面的风气 , 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当代书法队伍的创新意识 。
『』12届书法国展:有行书,有草书,为何缺少行草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2届国展草书作品
回顾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 那么多富有个性的书法家不断涌现 , 对照当前书法展赛活动的舆论导向 , 这些问题不能不令人担忧和深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