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煟,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南宋知县
【『』董煟,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南宋知县】南宋人董煟 , 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 。这位1193年的进士 , 只做过知县之类的小官 , 没有什么传奇故事可供后世流传 。
但他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处理灾荒的专著《救荒活民书》 。
书中 , 董煟将救荒的核心政策总结为五项 。前三项相当常规 , 分别是:国家打开常平仓;发放义仓(官府强制民众做的粮食储蓄)之米;劝有米的大户卖粮 。后两项却与当时官府的一贯做法完全相反——第四项是“遏籴有禁”——遇上灾荒 , 各地州县就“环视壁立” , 禁止本地粮食出境 , 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只会加重灾情 。第五项是“抑价有禁”——遇到灾情 , 官府就出面压制市场上的粮价 , 甚至直接由官府制定很低的粮价 , 这种事不能干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救荒活民书》封面 , 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
“抑价有禁”一条 , 可谓洞彻世情 。对于为何不能压制市场上的粮价 , 董煟有这样一段解释:
“比年为政者不明立法之意 , 谓民间无钱 , 须当籍定其价 。不知官抑其价则客米不来 。若他处腾涌而此间之价独低 , 则谁肯兴贩?兴贩不至则境内乏食 。上户之民有蓄积者愈不敢出矣 。饥民手持其钱 , 终日皇皇无告籴之所……若客贩不来 , 上户闭籴 , 有饥死而已耳 , 有劫掠而已耳 。可不思所以救之哉?惟不抑价非惟舟车辐凑 , 而上户亦恐后时 , 争先发廪 , 而米价亦自低矣 。”
大意是:以前的为政者不懂 , 认为民众没钱 , 须由官府出面压制粮价 。却不知官定粮价后 , 别处粮价高 , 此处粮价低 , 商人自然不愿意再将外面的粮食运来 。外粮不再进来 , 境内就会缺粮 。境内越缺粮 , 家中有积蓄的富户为求自保 , 就越不敢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 。于是 , 饥民们手里拿着钱 , 却找不到可以买粮食的地方 , 要么饿死 , 要么去抢劫 。反之 , 如果不抑制粮价 , 外面的粮食不断进来 , 境内的富户也敢把粮食拿到市场上 , 粮价就会很自然地降下来 。
董煟还说 , 自己走访底层时 , 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饥荒年份 , 有余粮的富户 , 并不愿将粮食卖给本地民众 , 反与“外县牙人”(外地的粮食收购商)做生意 。究其原因 , 仍然在于上面对米价的压制 。政策的本意虽是“存恤细民” , 想要帮底层民众一把 , 但却造成周边地区米价高于本地的状况 , 有粮的富户不愿贱卖粮食 , 民众找富户加价购粮 , 富户又怕违反政策被人告发 。所以 , 最后只有外地来的粮商能从他们手里买到粮食 , 本地民众反陷入更深的饥荒 。董煟说 , 如果我们不压制粮价 , 考虑到运费、人情等因素 , 富户们自然会优先选择将粮食卖给本地民众 。
为了增强说服力 , 董煟还举了两个真实的案例 。一例是范仲淹做杭州的地方官 , 当地出现饥荒 , 市场谷价涨至每斗120文 , 范仲淹更进一步 , 将粮价提升至每斗180文 , “商贾闻之 , 晨夕争先惟恐后” , 粮食源源而来 , 市场粮价也随之下落 。另一例是包拯做庐州的地方官 , 当地发生饥荒 , 包拯“亦不限米价 , 而商贾载至者遂多 , 不日米贱” 。
南宋商品经济的发达(粮食的总量比较充裕、商业信息的传播比较充分、交通便利) , 是董煟提出上述主张的时代背景——在他之前 , 已有零星的相似做法见于史册 。除了董煟书中提到的范仲淹与包拯 , 还有唐代的卢坦 , 他治理宣州时 , 江淮大旱 , 导致米价大涨 , 有人劝卢坦用政策压制米价 , 卢坦回应说:宣州本地产米不足 , 主要靠外地运米进来 , 如果压制米价 , 米商就不会运米进来了 , 如此 , “价虽贱则无谷奈何?” , 市场上无米可卖 , 米价低又有何用?而不压制米价的结果 , 是“商人舟米以来者相望” , 粮商纷纷涌入 。卢坦的政策能够奏效 , 同样与唐代中后期的宣州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有直接关系 。
推荐阅读
- 忠臣良将:梁山三位忠臣良将义士:其中一位生在唐朝,也能受封国公和上柱国
- 『』清平乐:宋仁宗2位皇后,一位死于太监,一位爱上太监,悲催!
- 「」曹操的卞夫人真是一位贤内助啊,怪不得曹操如此喜欢她
- 私生饭■具惠善在展览记者会上向安宰贤道歉:私人的事不该向大众诉苦!
- 郑遥科:同样是《家有儿女》的女主,一位成了一线女星,一位却因“私生活”毁了
- 『离婚』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注定没有结局,有家的男人最好这么选择
- 『东风』注定成为行业第二,当中国重汽上升一位以后卡车行业格局将巨变
- 「卫卫爱八卦」娱乐圈身价过亿,也不变坏的8大男星: 最后一位属于浪子回头
- 『悍将』中国历史上4大悍将,第一位算命先生对他说:脸上刺字后可以称王
- 『刘备』刘备收留吕布后,吕布趁机占据徐州,那刘备究竟该不该收留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