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niman|新技术带来产业格局周期波动的3个阶段(以智能汽车领域为例分析)( 二 )

  • 场景 :车企是以整车体验和整车的应用场景为出发点 , 自上而下的推导哪些技术、哪些产品特性有需求 , 而BAT们在这方面的顶层思考是弱于OEM的 。
  • 用户信息获取渠道 :客诉渠道、论坛渠道、车主APP内讨论专区渠道 , 这些获取用户一手信息的渠道 , 都在车企手里 , BAT们拿到的二手信息 。
  • 数据 :互联网公司因为落地多家车企 , 会有比较标准化的海量数据 , 但车企因为可以收集的维度更多 , 会有更丰富和鲜活的数据;具体到数据最多的应用端:语音、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 , 需要分开讨论 , 不过大体上车企的数据与BAT是忽有优劣的 。
  • 算法/算力 :基本持平 。
  • 人才 :互联网公司已经培养了大批的AI人才 , 这些人才已经在随着市场和场景进行流动(到车企) 。
  • 结果 :车企已经开始有提供“中等爆品”的苗头了 , 比如现在的小鹏P7、理想ONE、蔚来ES6 , 而大公司还在提供同质化的AI能力、甚至刷榜 。
  • 三、智能汽车行业现状分享
    1、小鹏、理想、蔚来
    整体来说 , 新势力厂商 , 相对传统车企的优势在于:
    1)产品定义方面更好、更重视服务和运营用户 , 而不是作为一个集成商想一锤子买卖(怎么更好的服务车主 vs 怎么更好的交付给甲方) 。
    2)比较open , 不论从决策链 , 还是对事情的思考方式 , 真的是直面用户 , 而不会过多内耗 。
    具体说这几家车企 , 现在确实各自有些亮点特色
    • 小鹏 :全场景语音 。 后排连空调、座椅的调整按钮都取消了 , 只有一个语音启动键 , 目前用户反响还非常不错 , 体验超预期 。 新势力中 , 智能化能力最高的公司 。 (详见《 小鹏全语音车载系统 , 未来智能交互真正的样子 》)
    • 蔚来 :NOMI很出彩 。 i)情感化 , 体现在闲聊及一些bot回复上 , 以及表情可爱 。 ii)具象化 , 打破原本车载语音形态 。 iii)场景更聚焦 。 只做车载相关的 , 而查火车票 , 飞机票等这种是没有的(传统车企要的是配置全、功能多) 。
    延伸阅读:《为什么互联网公司拯救不了中国的智能座舱? 》 。
    2、车内语音交互
    1)车内降噪及语音交互框架
    问1:车内降噪问题 , 真的已经很好解决了吗?风噪、胎噪等 , 之前影响挺大的 。 或者说 , 用户已经学会该清晰、大声说话了?
    答1:现在除了降噪 AEC外 , 主要用了多音区抑制能力来解决 , 还不错;当然也引入不好的一点 , 就是唤醒后其他人不能说话 。 以后可能通过人声分离+整合多人的DM来解决 , 属于探索方向;但即使是现在 ,达到可用是没问题的 。
    发散来说 , 整体的语音交互框架(什么时候能说话、能打断、可以不用再次唤醒、有很好的噪音抑制能力、能很好的解决鸡尾酒会问题) , 这方面 , 现在小鹏的语音已经达到了一个不错的高度 。
    2)语音交互的垂域功能
    问2:A)车控 。 本身话术、甚至纠错等问题 , 都是可以通过枚举规则和case来暴力解决的 , 所以这个方向的用户满意 , 是否只是小白用户第一次使用尝鲜时的超预期 , 但还不能算真正的killer skill?B)语音接打电话功能 , 之前我们做过 , 真要做好 , 不仅是解析、纠错 , 还需要读取通讯录、机器学习用户习惯、整套离线交互机制等等 , 真做好了 , 其实非常爽的 , 但目前好像没看到哪家车企公司在深挖和宣传这个点?C)至于语音导航(涉及POI)、播放内容等 , 难度只会比打电话更大 。 但目前大家好像都是在宣传“全”语音 。 ——D)所以 , 整体的 , 业内是否真的做好了某个具体的车内语音功能呢?
    答2:A)整体来说 ,车控、导航 , 都做的不错了;电话(微信)、媒体内容 , 进步不大 。 B)电话功能 , 虽然没有做的特别好 , 但用户可以经过简单的学习来适应 , 可用没问题 , 爽还谈不上 。 C)媒体内容 , 是非常大的问题 , 多个内容源仲裁、内容检索不准、上下文这些复杂问题都解决的不好 , 长期还是要打磨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