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从ABB到BBA,奥迪为何掉队了?( 三 )


与奥迪靠国产起家不同 , 奔驰和宝马在中国是靠进口车起家的 。 虽然本土化生产的时间远远落后于奥迪 , 但其在品牌上并不落下风 。 奔驰最早输入中国的产品是高端的S级 , 而宝马则是7系 。 这两款相较奥迪A6更高端的产品 , 帮助其奠定了高端、尊贵、豪华的品牌形象 。
再者从品牌内涵角度而言 , 奔驰的创始人卡尔·佛里特立奇·本茨 , 是汽车发明者 , 而宝马早先是从做飞机发动机起家的 , 这令它们显得都比奥迪品牌更为正宗和有技术实力 。 事实上 , 很长时间以来 , 在全球市场 , 奔驰与宝马都是豪华汽车市场最具影响力 , 也是销量最大的两个品牌 。 随着奔驰与宝马进入中国市场 , 这种影响力也逐步渗透进国内 。
对于奔驰与宝马的品牌影响力 , 奥迪一直以“官车”光环与之抗衡 。 不过在2011年国家公务用车改革后 , 无法再得到政府订单的奥迪官车光环逐渐褪去 , 其品牌档次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就显得略输奔驰和宝马 。 当奔驰和宝马进入中国的车型越来越多 , 价格更加亲民的时候 , 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也更愿意去选择奔驰和宝马 。
奥迪|从ABB到BBA,奥迪为何掉队了?
本文图片

如今在中国“开宝马 , 坐奔驰”已深入人心 , 这句话简单地概括了宝马在操控驾驶上的优势 , 以及奔驰的豪华舒适性 。 而对于奥迪 , 很多人称其为“灯厂” , 意思是奥迪是最会做车灯的厂家 。 但车灯显然不是一个消费者选择汽车时的“认知价值高地”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曾经奥迪“官车”的光环 , 也渐渐成了奥迪的负担 , 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 成了豪华品牌汽车的消费者 , 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老成持重 , 而是运动、操控、颜值等一系列更年轻的元素 。 对此 , 奥迪虽然从2013年 , 就喊出“去官车化” , 要进行年轻化的品牌定位战略转变 , 但其相应的产品却依然难以摆脱根深蒂固的“官车”形象 , 大部分消费者还是认为它是一款行政商务车 。 甚至有网友表示 , 自己太年轻 , 如果开奥迪 , 恐怕会被认为是司机 。 反观宝马、奔驰不断通过投放入门级的豪华车型 , 吸引了大量的年轻用户 。
品牌的年轻化 , 是奥迪品牌转型必须面对的一道关 , 但对已经在中国市场有过30多年历史 , 形象已经固化的奥迪而言 , 如何短时间内化解这个难题 , 形成与宝马、奔驰的品牌差异化 , 目前市场还没有看到清晰的答案 。
3
产品竞争力落于下风
奥迪长期位居豪华车销量品牌王者 , 还与其一直以来在产品上围绕中国用户喜好 , 开发产品的努力分不开 。 早在十几年前 , 奥迪就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 。 为了打造更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 , 奥迪要求工程师一半时间必须在中国 , 甚至住到用户家里 , 了解用户对功能的需求 , 不仅了解高端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 , 甚至了解中国在美学、艺术、流行色等文化方面变化的趋势 , 以及与欧洲等其他市场的不同 。
这些努力 , 让奥迪产品在中国市场赢得了“稳重、舒适、可操控性强”的口碑 。 很多选择奥迪的用户就表示 , 奥迪产品可靠 , 安全有保障、外观低调内敛符合中国人审美 , 加长版更是符合自己的需求 。 这也是为什么2004年之后 , 即使宝马、奔驰凭借着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 外加本土化生产 , 产品价格大幅降低之后 , 奥迪在与它们的较量中 , 也长期保持压倒性优势的重要原因 。
但是近年来 , 在与宝马、奔驰的竞争中 , 奥迪的产品力却逐渐落在了下风 。 如今喜欢购买豪华品牌的年轻消费群体 , 对驾驶体验、汽车内外观设计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 但在驾驶体验上 , 单就宝马的后驱平台相比于奥迪的MQB前驱平台而言 , 就有很大优势 。 在设计方面 , 奔驰近年来的设计 , 也令奥迪望尘莫及 , 不论是运动版的大标 , 还是豪华感的内饰 , 都足以将奥迪的目标用户变成自己的拥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