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族|渠敬东:每时每刻的竞争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正在扼杀教育( 三 )


“教育成了家庭资源无限投放的无底洞”
我最后想说的话 , 可能校长们听了会不高兴 。 我想说的是 , 学校减压减负 , 快乐童年 , 都是“异想天开” 。 国家教育机构掩耳盗铃 , 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看 , 减什么负了 , 学校里面快乐成长 , 一出校门孩子们就马上被家长领着进各个辅导班 。 不进班怎么办?孩子将来命运没法预料 , 似乎落下一步 , 就意味着毫无出路 。
所以 , 我觉得今天教育最大的问题是 , 国民教育里最好的资源都退出了教育 。 当我们学生在中小学校中不断降低培养目标 , 我特别心疼 , 这是国有资产流失啊 。 教育任何时候都是立国之本 , 现在的教育让位给孩子一出校门就进的各种班 , 全面让位给市场化经营的教育企业 。 接下来 , 家长作为孩子的经纪人 , 把绝大部份的积蓄都投入到针对孩子的教育市场里 , 家长们必须得不断研究各个年龄段、各种教育资源的比对和匹配 , 俨然成了一辈子的经营项目的CEO了 。 但这个CEO不以盈利为目标 , 而是以大笔的花钱为目标 。
亲人族|渠敬东:每时每刻的竞争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正在扼杀教育所以 , 真正研究教育的人 , 应该好好地看一看每一个家庭 , 经济水平不同的家庭 , 因为国家资源的退出而为市场付出了多少成本和代价 。 教育一方面使得国家不再负责国家的职能和义务 , 另一方面又在用庞大的资本市场攫取了所有家长重要的经济资源 。 这就是今天的教育双轨制 , 而且越是这样 , 越让孩子提早进入到一个残酷的竞争世界里 , 孩子从小就越明白 , 我拿高分是用资源换来的 。
“真正的教育要回归单纯朴素的心”
我们用这种教育制度 ,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到中学 , 最后交到大学老师的手里 , 孩子们还如何保持对知识的纯真兴趣 , 如何保持对生活的持久热爱?孩子们长期经历的这个过程 , 使他不觉得知识有多么神圣 , 因为我们获得知识的目的只是为了赢 。
说句实话 , 真正的教育 , 可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教育 , 并不在于你选择了什么专业 , 而是在于你在一个好的学校里 , 遇到了一生当中需要效仿的典范和崇敬的榜样 。 如果我们大学的老师今天不把精力花在教书育人上 , 不能全方位地抚育他们成长的话 , 你就不会成为他所尊重的榜样 。
亲人族|渠敬东:每时每刻的竞争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正在扼杀教育如果我们成了只会写论文的动物 , 不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交流时间 , 那么学生们的内心里究竟还会留下什么?我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的是那些不太考虑自己 , 而一心为了孩子 , 一心为了一个科学目标或者一心为了一种文化传承的人 , 从而最终在孩子身上注入一种力量 , 可以感召他们、影响他们 , 而不是在二十年后 , 留给他们的是虚无感、厌恶感、无聊感 。
今天的孩子很容易读懂萨特 , 加缪或卡夫卡 , 因为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表面化的世界里 , 可他们很难读懂像莎士比亚、歌德和托尔斯泰这些人的作品了 , 因为教育及其环境 , 无法为他们展现一种博大的世界和胸怀 。
卢梭说得好 , 人类正因为从孩子长起 , 所以人类才有救 。 我们千万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进入成人的状态 , 用每时每刻的竞争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来扼杀教育 , 扼杀我们的未来 。 所以要留住孩子们单纯朴素的心 , 让他有能力去喜欢他喜欢的事情、去追寻他所敬仰的人 。 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 , 在于他能够与世界和解 , 能够在前辈和后代之间 , 扩展出连续的生命 , 而不是每一次的竞争中 , “赢”得只剩下了孤家寡人 , 只剩下疲惫的身体和残破的心灵 。
(原文为作者在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的讲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