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华晨汽车的救赎与自我救赎“东北面包”的诞生华晨和宝马的联姻最后的机会华“沉”还是“保”马?( 三 )


就在即将上市的1992年9月底 , 国家体改委在北京召开会议 , 时任体改委副主任刘鸿儒突然在会上严肃发问 , 华晨在美国上市是怎么回事?
国企赴美上市 , 监管层竟然还是从香港信报的一篇名为《首家中国公司上市美国》的报道得到的消息 , 此时高层立即作出了批示——
查!彻查!
然而即使这样也没阻挡上市的步伐 , 华晨汽车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一股 , 发行500万股 , 当时首次公开募股达到了每股16美元 , 成功筹集了8000万美元的资金 。
在当时 , 这被认定为非常珍贵的外汇 , 所以证监会最后不仅没有问责 , 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还特地表扬了华晨 , 说这次上市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之后几年里 , 华晨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岁月 。
1995年 , 华晨作为大股东正式接管金杯客车的管理权 , 仰融从财务、人员、经销商体系三大块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 比如开除了一批吃闲饭的老员工、在广告中打出车辆售价、将金融业的承兑汇票制度引入汽车业等等 。
自1996年起 , 金杯客车步上金光大道 , 每年的销售以50%速率增长 , 连续多年占据轻客市场销量第一;2000年 , 金杯客车销售额达70亿元人民币 , 利润仅次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 , 仰融名声大噪 。
除了客车 , 华晨在家用轿车领域先后促成了金杯和通用的合资 , 接手了三江雷诺 , 尤其在与河北保定的田野汽车接触中 , 做出了一项对日后华晨生死攸关的抉择 , 与宝马联姻 。
【金杯|华晨汽车的救赎与自我救赎“东北面包”的诞生华晨和宝马的联姻最后的机会华“沉”还是“保”马?】据称当时宝马的人在沈阳考察的时候 , 看到华晨厂清一色的德国机械 , 亲切得不行 。 心想 , 宝马国产非华晨莫属!
2001年华晨和宝马正式开始接洽 , 同年10月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 当时宝马国产项目小组的领导人便是仰融 。
金杯|华晨汽车的救赎与自我救赎“东北面包”的诞生华晨和宝马的联姻最后的机会华“沉”还是“保”马?
本文图片

这一年 , 一向神秘而低调的仰融 , 被授予沈阳市“荣誉市民”称号 , 这年底 , 在《福布斯》杂志中国富豪排行榜中 , 仰融排名希望集团刘家兄弟和欧亚集团的杨斌之后 , 位列第三 。
然而事业的壮大导致了仰融的过度膨胀 , 仰融变得越来越独断专行 。 已经听不得不同意见 , 在企业搞了不少冒进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大跃进”动作 , 一度将公司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
仰融此前经营的政商基础均在“慕马体系”之上 , 遭此剧变后对辽宁不免忌惮 , 开始寻求转战他乡 , 而此时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行使得他开始将投资战略逐步转向浙江宁波 。
而华晨是辽宁龙头企业 , 也是辽宁省经济的一大支柱 , 辽宁自然不愿放走华晨 。 在仰融与辽宁省政府的多次讨价还价之后 , 双方很难达成共识 。 最后 , 辽宁方面很轻易地找到了仰融的脉门 , 将他“踢”了出去 。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 , 两鬓发白的仰融向媒体透漏 , 想去宁波投资是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 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
最后的机会 踢走了仰融的华晨元气大伤 , 华晨汽车的命运也走到了下坡路 。 期间虽然也历经两代掌门杨宝善和蔺晓刚 , 但都没有太大起色 。 直到2006年 , 这位大连副市长祁玉民的出现 , 华晨才真正从死亡线上回来 。
回忆起刚到华晨的情况 , 祁玉民心情很悲壮 。 “来报到的时候 , 大连和沈阳风雪交加 , 大雾弥漫 , 我不能开车去 , 坐火车去的 。 ”
在路上 , 他给他姐姐发了一个短信 , “我在雨雪交加中 , 怀着难以名状的复杂心情 , 去一个陌生的城市 , 陌生的单位去从事陌生的工作!”
祁玉民的出场是非常富有感染力和强度的 , 刚到华晨任董事长的他第一次业绩参加发布会就遭到了香港媒体刻薄的提问:“华晨领导一年变动一次 , 你准备呆多久?”祁玉民面不改色:我第一个二十三年在山西度过 , 第二个23年在大连度过 , 第三个23年在华晨度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