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宝妈@独特的父母形象从语言呈现

超级宝妈@独特的父母形象从语言呈现
文章图片
“我都是为了你好”“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天下父母亲是否都一样 , 说同样的话 , 讲同样的道理 , 发同样的脾气?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语文老师李红英则表示 , 父母言应静听 , 对话是人物性格的索引 , 在文章中生动呈现出父母亲的语言特点 , 有助于刻画出独特的父母形象 。
我认为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外显出来 , 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用语言了 。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人物对话很重要 , 对话是人物性格的索引” 。 语言表达相对于神态、心理、动作 , 能更直接更清晰地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 也能让读者更快捷地理解人物 。
那我们如何生动呈现父母的语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
从名家名作中去学习
父母的话 , 我们可能听得最多也最熟悉 , 于是 , 在写作中就出现了“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说同样的话 , 讲同样的道理 , 发同样的脾气 , 甚至“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都是一样的 。 这就完全失去了人物该有的特点和生动性 。 那么 ,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 , 父母的语言应该如何精选并一语中的呢?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表现父爱的经典篇目 , 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过“父亲的四次背影”和“我的四次流泪” 。 除此以外 , 在阅读过程中 , 大家还会发现全文“父亲”总共只说了五句话 。
第一句话:“事已至此 , 不必难过 ,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第二句话:“不要紧 , 他们去不好!”
第三句话:“我买几个橘子去 。 你就在此地 , 不要走动 。 ”
第四句话:“我走了 , 到那边来信!”
第五句话:“进去吧 , 里边没人 。 ”
这五句话总共只有55个字 , 但却表达了父亲复杂的心理 。 老师再补充一点点背景 ,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之前一直在外地充任小官吏 , 曾任徐州榷运局长 , 是个专管盐、烟、酒的肥差 。 他在徐州讨了几个姨太太 , 此事被他扬州的另一位姨太太得知 , 她赶来徐州演了一出“泼妇骂街” , 把朱鸿钧弄得丢了工作 。 此后他就赋闲在家 , 没有经济来源 , 生活拮据 。 我们如果了解到此时父亲遭受了多重的打击 , 自己失业 , 家庭失去经济来源 , 母亲去世 , 孩子要读书尚需要钱……那么此时最痛苦最需要安慰的人应该是父亲 , 但他不仅没有倒下 , 反而乐观地安慰“我”:“事已至此 , 不必难过 ,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坚强、镇定 。
再看第四句话:“到那边来信” 。 就像日常生活中 , 我们外出远行时父母的嘱咐 , 表现出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 这是多么普通而又简单的告别语 。
也许在送行的过程中父亲并非只讲了五句 , 但是作者认为这五句话最为典型 , 最能代表父亲当时的心情 , 也最能反映当时父亲的体贴、爱恋和依依不舍之情吧 。 可见 , 语言描写的内容不在多贵在精 , 且需寻找典型语句突出人物特点和文章主旨 , 从而一语中的 。
描写父母语言的策略
首先 , 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 今天我们谈论的是如何写好父母语言的话题 , 所以 , 这个语言描写就一定要体现出父母的这个特点 。 父母的身份是多重的 , 也许在单位是领导 , 但在家里就是儿女、家长 , 所以语言的描写要注意转换人物的身份 , 凸显特色 。 无论父母在外是怎样的高谈阔论怎样的指挥若定 , 在家的角色就应该完全不同了 。 面对自己的孩子 , 他应该是循循善诱的师者 , 是可以依靠的大树 , 是孩子前行的引路人 , 更是孩子哭泣背后的安抚者 。
例如林海音的作品《爸爸的花儿落了》中 , 一个在外独当一面的爸爸 , 面对小英子说的是“英子 , 不要怕 , 无论什么困难的事 , 只要硬着头皮去做 , 就闯过去了 。 ”“明天要早起 , 收拾好就到学校去 , 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 , 可不能迟到!”“没有爸爸 , 你更要自己管自己 , 并且管弟弟和妹妹 , 你已经大了 , 是不是?”读者看到的只是一个关爱鼓励孩子的父亲形象 。 这就是语言描写符合人物身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