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客领读|滴滴八年(上):突围与垄断-巨头诞生之路( 三 )


[·垄断之路:滴滴快的化敌为友 扳倒Uber中国·]
北有滴滴 , 南有快的 。
【[汽车]黑客领读|滴滴八年(上):突围与垄断-巨头诞生之路】比滴滴成立稍晚一些 , 2012年11月 , 快智科技在杭州成立 , 并推出快的打车APP , 同样主攻出租车在线叫车服务 。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日后同样非常出名 , 只不过他更响亮的称号是“币圈哲学家” 。
立足杭州的快的不同于滴滴 , 初期较小的竞争压力与相对成熟的技术团队 , 使得快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吃下了杭州市场 。
这样的速度 , 程维与滴滴高层看在眼里 , 急在心里 。 据当时滴滴高层的预测 , 吃下杭州之后 , 快的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上海 , 上海与杭州近在咫尺 , 又是长三角地区的绝对中心 , 一旦快的站稳上海市场 , 与杭州形成协同效应 , 滴滴进入长三角的日子就遥遥无期了 。
竞争对手的崛起只是程维面临的难题之一 , 与此同时 , 他还面临着另一个艰难的抉择 。
经过前期对北京市场的悉心经营 , 以及2012年9月金沙江创投一笔3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25万元)的投资 , 滴滴已经颇具规模 。
完全吃下北京市场的滴滴也吸引了诸多风投的关注 , 其中 , 腾讯的积极超出了程维的想象 , 腾讯副总裁、负责产业共赢基金的董事彭志坚曾亲自撮合程维与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见面 , 而马化腾对于程维提出的独立发展与控制权提案则全盘接受 , 唯一的要求只是占有更多的股份 。
这样的态度让程维陷入纠结 , 这笔钱拿不拿 , 怎么拿?滴滴的关键人物程维与王刚均出身阿里 , 拿下这笔钱的决定十分不好做 。
但关键时刻 , 滴滴彼时的竞争对手快的推了滴滴一把 , 在2012年底拿下阿里巴巴投资后 , 快的在2013年4月正式宣布进军上海市场 。
[汽车]黑客领读|滴滴八年(上):突围与垄断-巨头诞生之路
本文图片

程维与王刚当即决定快刀斩乱麻 , 拿下腾讯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的投资 , 挥师上海 , 与快的贴身肉搏 。
新拿下融资的滴滴在资本上占优 , 通过烧钱在上海迅速追平了快的的市场份额 , 进而转进快的大本营杭州 , 一时间竟与快的在杭州打得分不出胜负 。
但此时 , 变数出现 , 杭州的混战使得滴滴与快的均放松了对上海的控制 , 上海本土出现了第三家网约车公司——大黄蜂 。
与滴滴、快的拉开堪比“马其诺防线”的长线作战不同 , 大黄蜂以100人的团队单点作战 , 专攻上海 , 很快在上海切开了滴滴、快的的市场防线 。
反应过来的滴滴迅速开始反扑 ,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滴滴为上海市场制定了专门的预算计划 , 以数倍的预算与大黄蜂在同一区域进行竞争 。
资本上的压力令大黄蜂招架不住 , 先是寻求百度投资 , 未果后 , 又与快的商议合并 , 但最终结果却是在2013年底被快的收购 , 拿下了大黄蜂的快的进一步扩大规模 , 与滴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竞争 。
然后 , 时间来到2014年1月 , 滴滴与快的均已完成对全国一二线城市的覆盖 , 补贴大战一触即发 。
这场战役的引信由程维亲自点燃 , 彼时 , 滴滴刚刚接入微信支付的体系 , 程维希望再趁势推广一轮 , 经过与大股东腾讯的协商 , 最终程维拿到了数千万美元的预算 , 用于对滴滴的用户进行红包补贴 , 这一轮补贴的方案是“乘客车费立减10元 , 司机立奖10元” 。
但程维小看了“羊毛党”们的热情 , 2013年1月10日 , 也是开启补贴的首日 , 滴滴订单量暴涨 , 首周补贴支出直接破亿 , 腾讯也在背后持续下注 。 滴滴补贴期间 , 单日订单量首次突破100万单 , 日均涨幅约为10% 。
这一期间 , 滴滴的订单量开始大幅超过快的打车 。 10天以后 , 快的打车联合支付宝以同样的手段反制嘀嘀打车 , 只不过仅仅过去一天 , 快的打车的司乘补贴就从10元增长至15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