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客领读|滴滴八年(上):突围与垄断-巨头诞生之路( 二 )


当时 , 他还没有妄想用一款软件撬动整个中国的出行体系 。
创业初期的难度远比程维想象的要大 , 身具销售与产品经理经验的程维有着成熟的产品思维和推广经验 , 但他不懂技术 , 也不懂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应该如何突破 。
以至于一开始程维就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1、预算8万元寻找外包公司开发的软件迟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 落地节奏大幅延后;2、封闭的出租车市场拒绝外来势力的进入 。
但在这一年 , 程维身边也出现了今后对于滴滴极为关键的两位人物——王刚与张博 。
作为阿里巴巴B2B业务北京大区的前主管 , 王刚是程维的前上司 , 也是程维创业的天使投资人 。 程维启动资金的80万元中 , 王刚出资了70万元 , 随后在等待项目孵化完成的阶段 , 王刚再度出资数十万元 , 支持程维走过了艰难的创业初期 。
[汽车]黑客领读|滴滴八年(上):突围与垄断-巨头诞生之路
本文图片

而在后续网约车补贴大战、网约车头部合并的事件背后 , 也有着王刚的身影 , 这个人对整个网约车江湖的影响不可小觑 。
张博则是在2012年12月从百度研发经理的岗位上离职 , 加入了滴滴 , 程维称:“张博是上帝送给滴滴最好的礼物 。 ”
[汽车]黑客领读|滴滴八年(上):突围与垄断-巨头诞生之路
本文图片

彼时 , 滴滴外包开发的软件在技术上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 安装包体量大 , 电量消耗与流量消耗远超一般的手机软件 , 并且刚刚上线的打车软件BUG数量多达30余个 。
早期被滴滴地推“安利”的司机们大呼上当 , 声称滴滴是与通信运营商一伙的“流量骗子” , 更有激进的司机当着程维的面砸坏了手机 。
而随着张博的加入 , 程维拥有了自建的技术团队 , “嘀嘀打车”软件上的问题被逐个攻破 , 底层技术问题迎刃而解 。
但滴滴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 , 滴滴的第一个战场是北京的出租车市场 , 程维认为 , 滴滴的出现是在推动这个行业破冰 。
向上追溯中国的第一家出租车公司 , 1911年 , 美商环球供应公司百货商场开设的汽车出租部 , 国内出租车产业发展从时间上来看已有百年历史 , 而中国实际发展出租车产业的历史也已超过30年 , 中国出租车产业内部根蒂交织、盘根错杂 。
在最早滴滴进行地推的时候 , 程维定下的目标是北京的出租车公司 , 但出行产业整体受政策影响较大 , 没有政策的首肯 , 出租车公司不愿意与一家新冒头的企业一同承担这样的风险 。
在近2个月的推广之后 , “嘀嘀打车”的用户装机量依然屈指可数 。 在这时 , 程维选择了转向 , 不再依赖出租车公司进行软件的推广 , 产品推广的对象转变为出租车司机与乘客 。
这次的转向让滴滴的用户数量有了长足的增长 , 同时 , 有针对性的推广也让北京南站、北京西站等众多交通枢纽成为了滴滴的“棋盘” 。
但滴滴当时并非没有对手 , 北京本土的市场中 , 另一家与滴滴体量相当的手机召车软件服务商摇摇招车发展同样迅速 。
这家公司先于滴滴拿下了360万美元的融资 , 资方红杉资本、真格基金都是国内知名的VC 。 更关键的是 , 这家公司与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一家第三方公司达成合作 , 几乎垄断了首都T3机场的出租车叫车服务 , 而T3航站楼当时日均出租车吞吐量达到2万辆 , 相当于北京其他交通枢纽出租车吞吐量的总和 。
与摇摇招车数个月的缠斗都没有打开局面 , 这样的局势令程维如鲠在喉 。
但时也运也 , 2013年摇摇招车由于存在运营不规范的现象 , 被用户投诉到机场管理部门 , 摇摇招车T3航站楼的推广点被取消 。 滴滴趁机入场蚕食了摇摇招车大量的市场份额 , 而在其他交通枢纽的地推布局上 , 摇摇招车力度完全不如滴滴 。
2013年 , 整个北京的出租车线上叫车服务逐渐落入滴滴手中 , 在北京本土市场突围的成功 , 使得滴滴有了展望全国的底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