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宝妈」“你有啥压力,你这个年纪多快乐呀!”别觉得孩子少年不识愁滋味( 二 )


所以说 , 不要拿大人眼中的尺度 , 去衡量孩子眼中的事情 。 再小的事 , 在孩子心中也是大事 。 「超级宝妈」“你有啥压力,你这个年纪多快乐呀!”别觉得孩子少年不识愁滋味
文章图片

如果父母总是用不在意的方式去处理孩子的烦恼 , 那孩子就会把烦恼藏在心里了 , 这便是亲子之间产生距离与鸿沟的开始 。还记得多年前一个亲戚家的小孩儿来我家住 , 孩子开心的时候很开心 , 但是一个人的时候会叹气 , 那种叹气实在和年龄不相符 , 仿佛已经担起生活重担而又走投无路的中年人 。 当时他爸爸摔到了腿 , 可能以后都不能再出去工作 , 而且爸爸妈妈年纪比较大 , 而他还在上小学 , 想到孩子可能是因为这些才总是叹气 , 我就和阿姨提了一下 。
阿姨过来接孩子的时候 , 也听到了孩子的叹息 , 但却是用轻描淡写的方式来解决 , 她对孩子说:“你个小孩子天天叹气做什么 , 家里的事儿都不用你操心 , 你好好学习就行了 。 ”
但事实证明孩子并没有解开心结 , 他上完初中就决定不再上学 , 跑去一个修车店去当学徒 , 要省吃俭用攒钱 。
「超级宝妈」“你有啥压力,你这个年纪多快乐呀!”别觉得孩子少年不识愁滋味
文章图片

所以说 , 当父母发现孩子心中有烦恼 ,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 , 和他多沟通 , 直到真正解开孩子的心结 , 这才算是帮孩子扫清烦恼 , 不然这个烦恼会在孩子心中越压越深 , 谁也不知道最后会结成什么果 。
不要劝孩子这没有什么 , 这只会让孩子听不下去如何做到以理解为基础的沟通呢?
我以前有个同学叫莉莉 , 她是个情绪不太稳定的女生 , 遇到问题经常不知道怎么解决 , 回到宿舍就会跟别人说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困难 。 室友就会过来安慰她 , 帮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但是面对经常安慰她的两个室友 , 莉莉的态度却完全不同 , 一个让她很更生气甚至和对方吵起来 , 另一个却能让她平静下来知道该怎么办 。
比较了一下 , 让她生气的室友 , 总是说“这有什么” , “谁都是这样” , “我们还不如你呢” , “你太冲动了”……
「超级宝妈」“你有啥压力,你这个年纪多快乐呀!”别觉得孩子少年不识愁滋味
文章图片

这个室友其实不是很喜欢莉莉 , 觉得她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解决 , 所以每次去安慰 , 也只是碍于面子 , 所以语气总让人不舒服 。
另一个室友总是语气平缓 , 听完莉莉的描述 , 然后说出莉莉难过的原因 , 然后再说“我也是这种情况 , 这是因为什么 , 现在都没有办法 , 如果你不想这样的话 , 可以去找一找导员……”
同样的事实 , “谁不是这样”和“我也是这种情况” , 两种不同的语气 , 后者就能让人听进去 。 因为前者的确带着不屑 , 后者则是带着理解 。
如果不是见过另一个室友劝莉莉的场面 , 单从“安慰她她却还跟我吵起来”这样的场面 , 一定会觉得是莉莉不识好人心 , 但抛开其他问题 , 单对比两个人的安慰方式 , 就知道为什么同样是安慰 , 效果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
「超级宝妈」“你有啥压力,你这个年纪多快乐呀!”别觉得孩子少年不识愁滋味
文章图片

这是对朋友对同学 , 沟通方式有问题影响有限 , 但是对待孩子 , 父母有责任去照顾孩子的情绪 , 去引导孩子面对问题 , 用什么方式沟通 , 就非常印象父母的引导结果 , 以及亲子之间的长期关系了 。
所谓理解 , 就是说出来孩子的想法 , 让孩子知道你是真的懂他 , 在给出处理意见的时候 , 充分考虑孩子的心情孩子的原则 , 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 , 都有他的快乐和不快乐 , 如果你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满 , 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 , 今天你觉得学习比工作轻松 , 小时候是不是羡慕爸爸妈妈可以工作不用去学习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