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长平之战后的几十年,战国的形势是什么样的

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大势已经不可逆转,不同心的各国所作所为只是垂死挣扎。(赵国主力部队被消灭后,山东列国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对抗秦国,各国只有合纵抗秦,但合纵又有其自身缺陷)长平之战后秦国围攻邯郸,各国合纵击败秦军,秦军东出势头减弱,而改鲸吞为蚕食,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逐一个击破,各国虽有合纵,但也因内部矛盾导致无法成功。各国也察觉秦国国力的空前强大,于是纷纷找办法来扩大地盘,增强国力,魏,.楚,赵也经历了一段复兴之路,只不过这种复兴在秦国统一的历史过程上犹如回光返照一般。﹌﹌﹌﹌﹌﹌﹌﹌﹌﹌﹌﹌﹌﹌﹌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但是秦国也付出巨大代价。白起曾说:“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又《吕氏春秋》记载:“士民倦,粮食缺”可见秦国国力消耗之大。十月,秦军平定上党郡。秦军一分为二,一路攻取了皮牢,一路平定了太原。赵国使用反间计使得范雎向秦王谏言;“秦兵劳”,于是同意韩赵割地求和的请求。然而,赵国听从虞卿之计不割地于秦。(前259年)九月,秦国再次发兵攻击邯郸,由于武安君病,派遣王陵攻邯郸。(前258年)正月时攻打失利,于是派遣更多兵力相助。武安君白起认为邯郸不可能收复,于是拒绝挂帅出征。同时平原君奔波楚国求救,毛遂自荐,最终说服楚王出兵相救。平原君回到邯郸后并组织敢死队冲击秦军,秦军因此后退三十里。赵王还派出轻锐之士袭击秦军后路。此时春申君有合纵之愿,魏安釐王也是“持楚之强,而信春申君之言”,把秦国作为攻击目标。但是秦国警告魏国:“邯郸马上就要被攻下了,如果诸侯敢救赵国,攻克邯郸之后即可派兵攻打他”。国内也有人劝告魏安釐王:“楚国不可持”,“即春申君有变,是王独受秦患也。”宿将晋鄙率军十万止于荡阴。甚至魏国与齐国打起了瓜分赵国的主意。信陵君数请魏王救赵,不得。遂窃符,得精兵八万救赵。前257年八,九月间,楚春申君合信陵君共数十万之众击秦军,秦军“多失亡”。三个月后,“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白起再次拒绝挂帅并且被范雎进谗言赐死杜邮。秦军情况很不好。秦军被邯郸城内的赵军及背后袭来的魏军及楚军夹击,大败,郑安平被包围,以其部众二万人降赵。秦军回师到汾城,联军继续追击,在河东取胜,秦军虽然进行反击“斩首六千”,但是接下来在联军的追击下打败,渡汾河时被淹死二万人,联军接着渡河“攻汾城”。河东守王稽试图投降诸侯军。秦军复败,退回河西。随后信陵君将魏军放归魏国,自己留在赵国(害怕魏王追究窃符之责)。考虑到次年春申君灭鲁,此时楚国大概也开始撤回一部分军队。合纵攻势大约此时已经有所减弱。 『战后』长平之战后的几十年,战国的形势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魏国乘着秦军被击破的有利时机,不但收复了河东郡若干地方,又向东攻取秦军的飞地,经过数年奋战,“举陶削卫地方六百”,得到天下最富庶之地。前256年,韩国加入联军,合纵军攻至新中,韩国夺回应。秦派遣将军摎(疑似王龁 )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余县,首虏九万(梁玉绳评之曰:“《记》言取县,首虏者,秦讳言败,虚功非实”)。西周君背秦,想与诸侯合纵抗秦,于是秦派遣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次年赵国便派大将乐乘、庆舍反攻,大破秦人信梁(即王龁 )之军,收复太原。春申君灭鲁国,“当是时,楚复强”前255年。此时的魏国正在谋划向东扩张,攻取卫及旧宋地,而楚国也有此意,而赵国平原君也有北上攻燕的向东开拓的意图,但是被冯忌阻拦。这一年,范雎死。 『战后』长平之战后的几十年,战国的形势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前254年,此时秦国已经取得极大优势于列国,史称:“天下来宾”,由于魏国来晚,秦国派遣将军摎攻取魏国河东的重要防御据点吴城,魏国“委国听令”。前253年,卫怀王朝见魏国(此时魏国一直向东扩张,试图攻取陶,卫之地),魏安釐王囚杀卫怀王,立其弟为卫元君,由于卫元君是魏王的女婿,因此卫国基本成为附庸国。次年,平原君去世。前251年,燕国派遣粟腹以百金为赵王寿酒,回去向燕王喜报告:“赵国的青壮年都死在了长平,剩下的都是老弱,可伐也。”燕王左右亦以为赵可伐,于是燕王不听乐间的劝谏起全国之兵六十万(如果是两千乘战车,燕军兵力或为二十万)伐赵。燕军分为两路,命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赵王派遣廉颇以八万赵军在鄗抵御栗腹,乐乘以五万赵军在代地与卿秦开战。结果两路燕军皆败,一路统军大将粟腹被杀,另一路大将卿秦被俘虏。秦昭襄王去世。前250年,廉颇击破粟腹后,一路追击近五百里,围困燕国国都。燕国求和割五城后赵国解围。燕国处于极寒之地,唯有燕都以南属富肥之地,大约此时的燕王有扩张之意,在攻打赵国的同时还派遣燕将攻下柳城,但是受到谗言,燕将于是固守柳城不敢回国。魏国“举陶削卫地方六百(里)”后仍不满足,“加兵于齐,私平陆(齐五都之一)之都”,楚国灭掉鲁国后攻击齐国南阳。齐国决策层认为“亡南阳之害小,不如得济北之利大”,于是决心攻下柳城。恰逢秦国出兵向东,魏军和楚军先后从齐国撤退,齐国得以专心攻柳城。齐国发兵攻柳城“岁余,士多死,而柳城不下”。鲁仲连写劝降信给燕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于是燕将见情形危机,已无退路,遂自杀,齐军攻克柳城。前249年,秦庄襄王继位。秦国攻取韩国城皋,荥阳,初置三川郡。吕不韦担任相国。这一年,乐乘再次围困燕都,次年燕国再次“重礼以和,乃解”。这一年君王后去世,后胜相齐,接受秦国贿赂,派遣宾客进入秦国,回来都劝齐王朝秦,“不修攻战之备”,齐国开始持续划水ing(齐国的五都三个已经在他国手中,楚有莒,魏有平陆,赵有阿,齐国军事实力基本只有原来的2/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长平之战之后秦国的攻势十分迅猛,但是在邯郸之战中合纵展现威力,在信陵君及景阳的打击下,秦军持续败退,然而联军胜利之后,各国只是忙于收复故土,谋取更大利益,并没有给秦国更强烈的打击。魏国乘着秦军被击破的有利时机,不但收复了河东郡若干地方,又向东攻取秦军的飞地,经过数年奋战,“举陶削卫地方六百”,得到天下最富庶之地。魏国谋划攻取卫及旧宋地,而楚国也有此意,楚国在前256年灭掉鲁国,而燕国打起吞并赵国的主意,并且想控制齐国济水以北地区,利益达成一致,导致三国联合攻齐,燕得柳城,魏得平陆,楚得南阳。赵国有意攻燕,不过没有实现,燕国也主动出击赵国,被打败。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倾也。”诸侯忙于征战,而秦国也没有闲着。前248年,燕国献河间十二县以为吕不韦封邑。燕国与秦国合谋进攻赵国,秦国借口让赵国“毋攻燕”,蒙骜出兵伐赵,定太原。前247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 由于蒙骜在三晋势如破竹的攻势,赵国与楚国皆有合纵意愿,而魏王对秦国“日夜出兵东伐魏”的现状担心,以魏,楚,赵三国为主体的合纵形势达成,韩国,燕国倒向纵方,五国攻秦之势形成,差一统帅。留在赵国十年的信陵君在毛公、薛公的劝说下回魏抗秦。信陵君回到魏国后,魏安釐王以上将军印授公子,而信陵君派遣使者告诉各国这个消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于是秦军与联军的大战开始。信陵君率五国之兵出击,蒙骜撤退至河外,联军与秦军在河外(黄河以南的地区)决战,秦将蒙骜战败,秦军经过一个省的距离撤退至函谷关,不敢出战,由此信陵君威振天下。接着赵国乘机使晋阳反正。在秦国主力大军撤入函谷关后,魏国方面没有要收复失地的意思。我猜此时联军已经解散(秦军主力被赶进函谷关,目标已经完成),魏国军队没有收复失地的能力,而且这时如果急于恢复失地,那么秦国再度出函谷关魏国无疑是第一个挨打的。信陵君回师进攻韩国管城(秦有荥阳,如果秦国先攻下管城,即可用荥泽水灌大梁)。进攻管城的作战并不顺利,于是派人将管守的父亲缩高从魏国附属安陵国请过来,安陵君让魏使自己去说缩高,缩高亦不愿往。信陵君放狠话,让安陵君派人要将缩高抓过来:“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也。”“若君不至,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安陵君以礼仪问题再次拒绝,缩高自杀。信陵君后悔。最终信陵君“攻韩拔管,胜于淇(泽)下”巩固了大梁的防御,但是攻管行动耗费了魏国大量时间。也就是这段时期,楚国与魏国爆发战争,一方面应该是对魏国的扩展不满,另一方面是争夺宋国故土的缘故。“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魏国取得最终胜利。此时魏国军力强盛,“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魏国霸权似乎就在眼前。但好景不长,魏国的强盛正如回光返照一般。秦国一方面厚待在魏国做人质的太子增以使各国猜疑,另一方面对外实施反间计。信陵君威望过高,被秦国反间计所害,得不到魏王信任,便以酒色自毁,辞不上朝,再也不能为魏国所用。也是在这段时期前后,赵国李牧“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大约此时赵国青壮年人数自邯郸之战以来有所恢复,此战李牧约有二十八万军士。冯唐称:“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而在前246年,将军蒙骜前往平定晋阳。前245年,秦国派遣三大将之一的麃公攻打魏国的卷邑,这场战役延续到了第二年,依靠援军攻下卷邑,斩首三万。同时期魏国遭遇赵国的攻击,前245年时,廉颇攻克魏繁阳,魏国处于赵国与秦国夹击之中。(赵国此时想要打通平邑至中牟(属魏)的道路,“大备魏”,结果没有成功,攻击繁阳大概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这年,赵孝成王逝世,新官上任三把火,继位的赵悼襄王派乐乘替代廉颇,廉颇不服,攻击乐乘,乐乘逃跑,廉颇也在赵国混不下去,于是逃到魏国。麃公攻下卷之后蒙骜率军攻克韩国十三城。这年(前244)十月,秦国再次敲打魏国,攻畼、有诡,直到第二年(前243),将畼邑,有诡攻克。这就是这一年,而魏安釐王去世。而信陵君以酒色自毁,伤身,也在这一年去世。“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安釐王死而魏以亡”,两位杰出人物的死亡加速魏国的灭亡。而赵国在前243年,李牧担任将领,攻克燕国武遂,方城(可威胁燕都)。前242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杜大梁之门”切断了“山东合纵之要”(合纵交通线被截断),此时“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捄”。“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的魏国迅速衰弱。关于魏国的衰弱,我认为除了遭遇异常强大(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国针对性打击外,更可能就是信陵君被猜忌不得重用。


推荐阅读